主持人:在2021年7月24日,为持续规范校外培训(包括线上培训和线下培训),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政策)并后续在各地逐步施行。而为发扬中华民族重视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引导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增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以下简称《家庭教育促进法》)近日通过表决,并将于2022年 1 月 1 日起施行。两者前后颁布施行,看似毫不相关但实际内有联系。今天我们就特地请来了专业律师林焕鹏律师给我们论一论这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究竟在何处。请问林律师,您对于这两者之间关系的看法是什么?
律师:“双减“政策是针对减轻青少年校内校外学习负担的精准政策,其颁布施行将一定程度上将压力转移至孩子的家庭教育中去,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将日益凸显,家长们或许会面临不知如何科学带娃的困难。而在“双减”政策后颁布实施的《家庭教育促进法》就正式把“双减”政策纳入法律,旨在指导家长们落实政策、依法带娃、重视家庭教育、培养孩子健康成长。
主持人:《家庭教育促进法》怎么体现出将“双减”政策纳入法律了呢?
律师:“双减”出台后,校外学科类培训机构和在职教师违规补课的行为立马收敛了不少,机构纷纷倒闭或转型,很多学生过上了久违的比较轻松快乐的暑假。秋季开学后,很多家长和学生也表示,家庭作业负担确实减轻了不少,如果能够把握好课后服务的时间的话,在学校里就可以把当天的家庭作业全部完成。由此可见,实施“双减”政策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对“双减”政策都表示欢迎和接受,人们很快发现一些原来的中小型校外学科类培训机构换个“马甲”转入地下,做起众筹私教、直播变录播、“一对一”补课等隐形变异的补课形式,其中一种名为“家教老师”的补课形式风头尤盛,很多高收入家庭开出2~3万/月的高薪,聘请老师、名校毕业生直接住进家里,全天候辅导孩子的学习,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辅导学科学习、制定作息时间、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等。
《家庭教育促进法》中明确,为呼应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双减”要求,法律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监督管理,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畅通学校家庭沟通渠道,推进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配合。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负责实施家庭教育。国家和社会为家庭教育提供指导、支持和服务。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合理安排未成年人学习、休息、娱乐和体育锻炼的时间,避免加重未成年人学习负担,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
主持人:那么在《家庭教育促进法》中为呼应“双减”政策,法律在国家支持方面做出了哪些具体的规定呢?
律师: 在《家庭教育促进法》第三章“国家支持”第二十六条中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监督管理,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畅通学校家庭沟通渠道,推进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配合。”此条文就鲜明呼应了“双减”政策,强调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为落实双减政策应当承担的责任。此外,在此章中还列明了其他政府部门承责的具体要求: 一是国务院组织有关部门制定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省级人民政府或者有条件的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编写家庭教育指导读本,并制定相应的家庭教育工作规范; 二是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统筹建设家庭教育信息化共享服务平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确定家庭教育指导机构,组织建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专业队伍,开展家庭教育服务工作,并对家庭教育存在一定困难的家庭,特别是留守未成年人和困境未成年人家庭,提供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服务; 三是民政部门的婚姻登记机构、收养登记机构、儿童福利机构、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等结合自身工作,提供家庭教育指导;五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将家风建设纳入单位文化建设,支持职工参加家庭教育活动。从这些具体的条文来看,明确各级政府的指导家庭教育职责体现出国家对于落实“双减”政策后家庭教育压力渐显的重视,从上至下的职责安排、战略部署,发挥各自的部门优势,协同推进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建设,一定程度上将有利于指导家长进行有效合理的家庭教育,解决现存的家庭教育问题,破除“双减”政策的家庭教育压力以此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主持人:“双减”政策颁布实施后,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压力确实会增加,那么在《家庭教育促进法》中有没有相关规定指导家长应该如何用正确方式去教育孩子呢?
律师:“双减”政策颁布实施后,纵然会给青少年的家长带来不可避免的教育压力,但也应认识到家庭教育是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基础,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石。在《家庭教育促进法》第二章家庭责任中有相关的规定:第十六条规定家庭教育的六大内容①培养家国情怀教育;②培养良好道德品质教育;③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成才观;④促进身心健康发展;⑤增强未成年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⑥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第十七条规定家庭教育的九大方法①亲自养育,加强亲子陪伴;②共同参与,发挥父母双方的作用;③相机而教,寓教于日常生活之中;④潜移默化,言传与身教相结合;⑤严慈相济,关心爱护与严格要求并重;⑥尊重差异,根据年龄和个性特点进行科学引导;⑦平等交流,予以尊重、理解和鼓励;⑧相互促进,父母与子女共同成长;⑨其他有益于未成年人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方式方法;以及规定了促进父母提升自己的五大内容,包括学习提升、共同促进、依法履职、科学减负、拒绝暴力。从《家庭教育促进法》规定的关于指导家长如何教育孩子的条文中看得出来,国家对家庭教育目标的定位是更为接地气,更为生活化,也更为关注个体的发展和成长,为家长减轻家庭教育压力提供了一份“说明书”。家长应当认真学习上述规定,在日常对孩子进行合理教育,切忌用暴力达到教育的目的,而要用爱和温暖配合法律所指导的方法教育孩子,让青少年沐浴在健康快乐的家庭教育下。
主持人:《家庭教育促进法》虽然对于“双减”政策实施后可能造成的家庭教育压力做出了法律救济补充,但还是会有对家庭教育实施不当或者家庭教育服务实施不当的情况,那法律有没有明确相应的法律责任呢?
律师:在《家庭教育促进法》的第五章法律责任中,我们可以看到对于家庭教育服务机构组织或者家长不负责任时应承担的责任:第四十九条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在办理案件过程中,发现未成年人存在严重不良行为或者实施犯罪行为,或者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正确实施家庭教育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根据情况对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予以训诫,并可以责令其接受家庭教育指导;第五十四条违反本法规定,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从这些规定我们可以看出其规定之具体、责任之严格,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民事责任的承担,甚至可以看到本法中规定了在特殊情形下应当承担刑事责任。不难看出,国家出台《家庭教育促进法》不仅只考虑指导家长合理教育孩子,缓解实施“双减”政策后的家庭教育压力,也考虑到了“双减”政策实施后某些家长怠于履行教育孩子责任的行为,于是立法规定了相应的追责条款。如此规定可以起到法律的威慑性作用,督促各单位组织以及家长对于家庭教育要尽心尽责,不马虎应付对待,为青少年的有效健康成长提供了严格有力的法律保障。
主持人:有没有什么现实案例已经适用了该法呢?
律师: 2022年1月28日上午,四川省盐亭县人民法院就审理的一件未成年人盗窃案,针对监护人监护失职的情况,发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施行后绵阳市首份《家庭教育令》。案情回顾如下:
2021年8月18日,17岁的蒲某伙同13岁的王某、14岁的杨某和15岁的周某一起将被害人侯某存放于车辆后备箱内的茅台酒两瓶盗走,并将茅台酒卖给某烟酒收购商。经鉴定,被盗走的两瓶茅台酒价值2100余元。被告人蒲某最终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七个月,缓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1000元。
盐亭法院承办法官通过仔细了解未成年人蒲某的成长环境,并向其父母询问对孩子教育、培养及其人际交往等方面的问题,发现未成年人蒲某从小留守在家,跟随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父母长年不在家,缺少父母的陪伴和管教,导致蒲某误入歧途。
针对这种情况,盐亭法院向未成年人蒲某的监护人发出了《家庭教育令》:一、责令监护人多关注孩子的生理、心理状况和感情需求;二、切实履行对蒲某的监护职责,承担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引导蒲某遵纪守法、勤奋上进、劳动致富,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三、教育蒲某真诚悔过并向受害人赔礼道歉。
通过现场教育,蒲某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其监护人也清醒认识到自己在教育孩子上存在失职行为,没有给与孩子正确的引导,自身也没有给孩子一个好的示范,以至于孩子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作为家长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现场民事审判庭法官亦宣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蒲某的父母也就今后好好教育孩子作出了郑重承诺。
首份《家庭教育令》是盐亭法院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重要举措,也是积极探索法治教育与家庭教育联动融合的创新之举。今后,盐亭法院将联合妇联、团委、学校等各方力量,在少年家事审判中充分发挥《家庭教育令》的作用,引导监护人了解家庭教育法律法规,正确实施家庭教育,促进家庭和社会各界形成合力,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
在个例中我们其实可以剖析出:“双减”政策颁布实施后,青少年的课余自由时间增加,而他们正处于心智不成熟的人生阶段,若在此时缺少家庭父母的合理教育,有可能会使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所以《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颁布实施显得尤为重要,有助于缓解“双减”政策实施后带来的家庭教育压力,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法律保障。
律师小结:
对于起草家庭教育促进法,此前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发言人臧铁伟曾表示:“当前一些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存在一定焦虑情绪,有的是对未成年子女施加过重的学习负担,有的是对未成年子女沉迷网络等行为疏于管教或者不知如何管教等”。
从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内容来看,家长不能再当“甩手掌柜”,把所有的教育负担都推给学校和校外的教育培训机构,并且对校外补课等行为都做出了规范。如:家长应该树立正确家庭教育理念,学习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能力,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家庭环境;更多关注未成年子女品德、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以及良好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生活习惯的培养;合理安排未成年人学习、休息、娱乐和体育锻炼的时间,避免加重未成年人学习负担,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等等。
《家庭教育促进法》贯彻落实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弘扬中华民族重视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通过制度设计采取一系列措施,实现家庭教育由以家规、家训、家书为载体的传统模式,向以法治为引领和驱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新模式迭代升级,将家庭教育由旧时期的传统"家事"上升为新时代的重要"国事";贯彻落实了中央关于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文件精神,改变家庭只是学生课堂的延伸、家长只是学校老师助理的状况,彰显家庭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将家庭教育从学校教育的附庸地位解放出来,真正实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配合。
除了以上,《家庭教育促进法》还要求家庭教育的责任不因婚姻关系终结而终结,要求父母要能够克服离婚或者分居后的心理不适,一起把孩子教育好;合理安排未成年人学习、休息、娱乐和体育锻炼的时间,避免加重未成年人学习负担,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树高千尺,营养在根部,《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出台就是给“根部”立了法,为家庭明确了育人的方向,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具有里程碑意义。
总而言之,《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出台实施将使家庭教育有法可依,缓解“双减“政策颁布实施后的家庭教育压力和隐形变异补课行为,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