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2025年汕头市“益企普法 助力‘汕’治”国家机关现场普法活动在汕头市图书馆举行。
与以往“谁执法谁普法”评议活动不同,本次活动打破传统汇报模式,让执法部门开展现场普法,并直面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和社会公众的提问,开展了一场鲜活的互动式法治宣传。
今年是全民普法四十周年,也是“八五”普法总结之年。此次活动形式的创新,是汕头市推动“营商环境提升年”行动、深入落实普法责任制的具体举措,充分展示了汕头市国家机关的责任担当与法治自信,为法治汕头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普法见实效 现场亮出“成绩单” 活动现场,汕头市消防救援局、汕头仲裁委员会、汕头市医疗保障局、汕头市气象局、汕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5家国家机关代表依次登台,亮出普法“成绩单”。 这是一次对汕头国家机关普法工作成效的集中检阅。据汕头市普法办主任,市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颜世荣点评,各单位在落实普法责任制过程中组织领导有力、目标措施精准,形成了不少值得学习借鉴的经验。 放眼汕头,各单位以高质量普法服务中心工作,助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展现出多维度创新亮点。如汕头市市场监管局制定出台法律咨询制度,在解答执法办案、行政审批、日常监管法律适用难题的同时普及市场监管法律法规,规范执法行为。 以专业优势拓展普法场景,实现普法工作与业务工作融合互促,亦是汕头普法亮点之一。如汕头市消防救援支队将普法与执法相融合,要求消防监督员在对社会单位开展监督检查前落实“五分钟”普法;汕头市气象局将普法与科普相融合,在“全国防灾减灾日”等重要节点实现气象普法与防灾知识同步传播。 随着普法工作不断下沉,汕头以需求导向强化精准普法,深化基层善治和行业依法治理。如汕头市仲裁委员会在全市67个镇(街道)综治中心设立仲裁法律服务站,为基层干部和调解员“量身定制”实务课程,建立“普法宣传+规则指引+纠纷化解”三位一体全链条模式。 如何让普法工作更接地气、更具实效?汕头以群众视角丰富学法体验,提升法治宣传教育实效。如汕头市医保局连续六年在六区一县开展医疗保障基金监管集中宣传月活动,以线上线下立体宣传有效强化定点医药机构、医务人员和参保人员法律意识。 活动现场还展示了10个普法典型创新案例,包括针对未成年人的多维精准普法、体现“潮”“侨”元素的特色法治文化建设、突显单位职能优势的惠企利民法治宣传等,清晰直观地展示近年来的普法工作成果。 互动零距离 现场解答企业难题 活动的核心环节是充满“辣味”和“诚意”的现场互动,记者观察到,不少问题直击要害。 五家单位代表依次上台,在简要介绍工作后,便直接接受来自群众、特邀专家学者及现场企业代表的“三连问”。据悉,活动前,主办方通过多种渠道向行业商协会、企业、群众广泛征集了营商环境热点问题和意见建议。 对企业来说,问的是实实在在的便利与困境:“在零售药店经营许可换证办理上有什么惠企便民的措施?”“不同类型企业医保缴费是否有差异化的政策规定?”“签订民商事合同时,仲裁条款的约定要注意什么?” 专家问的,更多则是机制与深度:“如何让普法工作真正同向发力、形成合力?”“如何创新形式,让普法宣传更接地气?”“如何更好地将气象预报更精准服务农业生产及重点行业生产安全?” 面对提问,各部门负责人逐一予以清晰、专业的解答,既阐述了政策法规,也介绍了具体举措和企业办事渠道,实现了“问”与“答”的良性互动,真正做到了“益企普法”。现场气氛热烈,思想的碰撞让普法工作超越了单方面的灌输,变成了双向的沟通与求解。 近年来,汕头高位推动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提出“让一流营商环境成为汕头高质量发展的最强磁场、最亮名片、最响品牌”,特别是围绕“八五”普法重点任务,突出汕头特色,持续将普法深度融入立法、执法、司法和法律服务全过程,助力企业提升依法决策、依法经营、依法管理、依法维权的能力水平,形成了特色普法品牌。 记者从汕头市普法办了解到,面向下一个五年普法规划,汕头各地各单位将在巩固运用“八五”普法成果的基础上,紧扣发展所需、民心所向,结合时代特征、扎根本土文化,持续以提升公民法治素养为抓手,以实施精准普法为着力点,全力推动汕头市普法工作守正创新、再启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