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区两级法援部门深入企业开展法律宣讲 为深入贯彻落实司法部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法律援助“安心行动”的部署要求,根据省司法厅的通知,2月7日,汕头市司法局印发《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安心行动”工作方案》,要求全市各区县做好新形势下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等劳动者维权服务工作,积极有效应对劳动者权益保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完善劳动者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更好满足劳动者多元化法律服务需求。据了解,该行动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全年持续推进。 汕头市司法局要求,全市司法行政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做好劳动者法律服务工作的重要意义,结合当地群众需求和工作实际,加强与人社、工会等部门协作,推动各项活动内容举措落地见效。 “广东作为劳动用工大省,维护好劳动者合法权益意义重大。”汕头市法援处相关负责人张庆江表示,各地要围绕劳动关系、追索劳动报酬、劳动者保险保障、劳动者身心健康等四个重点问题,靠前提供细心服务,全面提供贴心服务,积极提供热心服务,主动提供暖心服务,全力办好劳动者关心关注的民生大事和关键小事,助力劳动者讨薪有门、维权有路、权益得保。要强化根治农民工欠薪和维护劳动者权益工作合力,切实提升服务质效,提高劳动者权益保障水平。 据悉,这次活动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全年持续推进。第一阶段为今年1至3月,主要组织开展治理欠薪冬季行动、农民工讨薪维权法律服务行动,发布法律援助典型案例;第二阶段为今年3至9月,主要联合人社、工会等部门集中开展劳动法律政策宣讲、劳动用工“法治体检”、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活动,同步设立公共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工作站或者联络点;第三阶段为今年9至12月,主要组织开展法援案件质量评估,联合汕头市律师协会举办劳动争议法律业务培训等活动。 聚焦劳动者最关切事,八方面提供优质法律服务 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等劳动者眼下最关心哪些问题?怎样在劳动者就业各行业及维护权益各环节间,提供专业、精准、便捷、优质的法律服务?记者获悉,正在开展的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安心行动”广泛凝聚各方力量,加大法律援助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衔接力度,促进援诉对接、援调对接,引导帮助农民工和新就业形态人员等劳动者通过协商、和解、调解、仲裁等非诉讼方式快速、就地化解矛盾纠纷。同时,加强与人民法院、人社、工会等部门的信息共享和沟通协作,推广“调援裁诉”深度衔接工作机制,有效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提供专业法律咨询。综合运用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热线、网络平台,线上线下为劳动者提供全方位法律咨询服务;配强窗口服务力量,鼓励各地通过招募专业团队或政府购买法律服务的方式安排律师窗口值班,向劳动者提供专业法律咨询;畅通线上咨询渠道,安排专业律师在广东法律服务网网络平台解答劳动者法律问题;加强对劳动争议法律咨询数据的分析研判,抓取关注焦点和维权“弱信号”,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设置便利工作站点。瞄准劳动者在法律咨询、纠纷调解、法律援助、法治宣传等方面的法律需求,延伸服务触角,在城中村、工业园区等农民工、新业态劳动者聚居区、工作地或依托工会驿站、司机之家、快递员服务站点设立公共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工作站或者联络点,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法律服务。有条件的地方设立“掌上法律服务工作站”,在加油站、快递中转站、电动汽车充电站等劳动者日常工作中转的地方公布司法行政公众号、广东法律服务网微信小程序等智能服务平台二维码,实现法律服务扫码可得、一键服务。鼓励各地充分发挥法律援助工作站、联络点作用,在诉讼服务中心、劳动争议仲裁机构、一站式调解中心等站点放置法援宣传资料、滚动播放宣传视频,点对点做好劳动法律政策宣讲、风险预警、线索移交等工作。 ——开展法律政策宣讲。增强劳动者自我保护意识和依法维权能力,促进企业自觉履行法律责任和社会责任,共同营造良好用工环境。 ——优化法律援助流程。对农民工或者新就业形态人员等劳动者申请法律援助,开通“绿色通道”,优先受理、优先审查、优先指派;对进城务工人员申请支付劳动报酬或者工伤事故人身损害赔偿,依法免予核查经济困难状况。针对群体性劳动争议案件,强化部门联动,凝聚工作合力,坚持应援尽援,做到依法妥善处理。动态调整经济困难标准,进一步降低法援门槛,增加法援服务供给,使法律援助覆盖更多劳动群体。 ——开展劳动用工“法治体检”活动。鼓励各地结合实际,为劳动用工企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及其合作用工企业提供劳动用工“法治体检”,提供点对点、结对式法律服务,指导和帮助企业依法合规用工,消除法律风险。借助“法治体检”服务活动,建立长效联动和定期回访渠道,动态了解掌握劳动用工状况及困难问题,针对常见多发矛盾纠纷做好分析研判和预警预防,推动企业逐步健全劳动者权益保障机制。 ——推进劳动争议多元预防化解。聚焦因用人单位单方面变更劳动合同、降薪欠薪、裁减人员等引发的劳动争议,及时发现苗头隐患线索,实现抓早抓小、应调尽调,依法及时有效化解矛盾纠纷。积极构建劳动争议纠纷一站式调解多元联合调解工作模式,组织律师、调解员围绕认定劳动关系、拖欠劳动报酬、工伤损害赔偿、申请缴纳社保等争议事项,帮助劳动者与用工企业开展沟通协商,切实提升劳动争议纠纷调处化解成效。 ——打造特色服务品牌。鼓励司法行政部门联合社会工作部门、工会、律师协会、法律援助基金会等社会团体组织开展公益法律服务农民工和新就业形态人员等劳动者专项行动。 ——增强法律援助质效。落实劳动者法援案件办理全流程监控评估,开展法援案件质量提升年专项活动,常态化评估案件质量,促进法援质量持续提升。推广诉讼保全、先予执行无偿担保服务的做法,引入信誉好、信用评级高的担保公司,为劳动者诉前保全、诉讼保全、证据保全及先予执行提供免费担保。在案件办理全过程特别是执行环节,通过申请先予执行、代拟申请强制执行书、代理申请支付令、协助调查财产情况等方式,配合办案机关做好相关工作,争取案结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