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科技支撑“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发挥汕头市农村科技特派员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建设农村科技特派员党建品牌,市科技局在“汕头市科学技术局”公众号推出“科技特派 惠农先锋——农村科技特派员党员榜样引领”专栏,宣传我市农村科技特派员党员先进事迹,传播先进的生产经营技术及理念,倡导广大农村科技特派员投身乡村振兴和富农强农的行列。
一、个人简介
潮汕乡村文旅产业的破局需要科技赋能。有这样一位汕头市农村科技特派员,以实际行动践行科技支撑“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她就是汕头大学工学院建筑学专业的王英姿教授。
王英姿,女,1975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自2000年7月开始一直在汕头大学工学院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目前担任汕头大学工学院土木与智能建设工程系的教授、建筑学专业负责人。该同志已在汕头大学工学院一线教学岗位任教近25年,一直深耕于粤东潮汕这片热土,政治立场坚定,对党的教育事业一直充满热情和活力,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敬业精神。自2024年担任农村科技特派员以来,该同志积极投身“双百行动”和“百千万工程”,开展科技帮扶活动,运用在城乡规划和建筑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开展若干村镇规划、城市更新、乡村文旅规划、空间环境整治、农房风貌规划等方面的项目设计工作。
二、主要先进事迹
(一)脚踩泥土听民声,调研深耕察需求
担任农村科技特派员以来,她坚持每个季度至少一次深入到南澳岛的田间地头、乡村农舍开展调研和座谈,了解村镇的建筑空间特色、群众对环境品质的需求以及文旅产业发展的难点痛点。一年来,她已走遍了南澳近二十个行政村,笔记本上记满了村民的需求:"能不能让夜市开到码头边"、" 村民住宅能不能凸显海岛的风格 "、" 古祠堂修复能不能用AI技术 "…… 实现这些朴素的期待,正是她认为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的价值所在。
(二)精准施策解难题,匠心设计促升级
2024年10月-2025年1月间,她带领汕头大学建筑学专业师生团队开展云澳镇南台村和东澳村环境更新改造设计,获得村镇高度认可。在南台村,她经过调研,提出将港边西路打造为集海滨休闲景区和餐饮夜市的复合空间的设计。该设计用“潮汐空间”理念,创造性地解决了场地宽度过于狭小的难题,同时在原有步行道上拓展出休闲空间;在东澳村,运用自然与人文融合的理念,开展了慢行步道入口景观标志设计;当前正在开展南澳海岛民居风貌提升的相关研究工作,提出五类民居建筑的空间形态以及立面设计的优化策略,探索新时代海岛风貌的打造,助力村镇整体风貌提升。
(三)创新机制提效能,数字技术赋新能
为打破城乡沟通壁垒,她搭建项目专属微信群,联动村镇干部、技术团队与村民代表形成即时沟通平台。群里既有村民反映的“家门口积水点”照片,也有团队连夜绘制的整改草图,“指尖联动”让需求响应时间缩短近半,原本需反复碰头的事项通过线上沟通即可高效敲定,大幅提升工作推进效率。
在技术赋能上,她牵头组建“数字乡村”技术团队,带着3D扫描仪走遍南澳岛古厝、祠堂与特色农舍,以毫米级精度完成“骑楼式”民居、“燕尾脊”祠堂等建筑的数字化建模。这些模型既为后续风貌改造提供精准数据支撑,让古厝修复、新民居设计更贴合地域特色;更化身乡土文化“数字档案馆”,使承载渔村故事与海岛记忆的老建筑永久留存,为潮汕建筑文化传承注入科技动能。
带学生在云澳镇南台村实地调研
云澳镇南台村外立面改造实地调研(右2)
云澳镇南台村外立面改造实地调研(左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