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2025汕头市产学研 “面对面”走进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专场对接活动成功举办。此次活动旨在贯彻落实国家支持汕头发挥侨乡优势,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关工作要求,搭建校地协同创新桥梁,支持汕头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与粤港澳大湾区相关机构联合开展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重点产业技术攻关,共建科技交流合作平台,推动汕头产业需求与高校科研资源精准对接,为汕头高质量发展注入科创动能,我市20余名参会代表与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专家团队、师生代表共同参加活动。
上午,专场对接活动在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正式拉开帷幕,活动聚焦“交流合作、成果转化、协同创新”三大核心,分为交流座谈会、科创项目参观、重点实验室考察三大环节。
在交流座谈会上,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协理副校长(知识转移)熊辉教授首先致辞,欢迎汕头市科技局一行。他强调在当前人工智能浪潮的冲击下,教育创新已成为打破产学研壁垒、推动多方协同的关键。应共同构建可持续的创新生态体系,从人工智能的视角重新审视教育变革、知识成果转化与产业赋能,进一步探索区域产业升级与人才发展的新路径。汕头作为粤东地区经济的核心,在制造业、新材料等领域拥有雄厚基础,双方在产学研合作上具备广阔空间。汕头市科技局黄文波副局长介绍了汕头当前产业发展现状与技术需求,重点提及新能源、智能装备、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创新情况,希望通过此次对接,与高校共建研发平台、联合攻关技术难题、培育优质创新项目。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知识转移办公室培训中心团队介绍了学校建设背景、学科融合特色,以及在融合学科建设和赋能区域产业升级与人才发展方面的创新实践成果。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信息枢纽人工智能学域助理教授钟秉灼、系统枢纽智慧交通学域实践教授苏宗贤就学校重点科研方向及成果向在场各位领导进行了分享。座谈会现场气氛热烈,双方围绕“校地合作模式”“科研成果转化路径”“人才联合培养”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随后,活动举行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培训中心与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科创中心合作备忘录签约仪式,标志着两校在人才联合培养、协同创新等方面正式开启合作,也为汕头与湾区高校搭建了更广阔的联动平台。
会后,我市高校院所、企业代表参观了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红鸟学创空间与访客资讯中心。在红鸟学创空间,博硕士科研团队展示了近50项前沿科研项目,涵盖新材料、人工智能、绿色能源等领域,不少项目已具备产业化潜力,团队成员详细讲解技术原理与应用场景,与高校院所、企业代表展开热烈探讨。访客资讯中心内,科技成果展示区通过实物、模型、视频等形式,直观呈现了学校在通感算交叉融合、智能机器人等领域的创新成果。
随后,高校院所、企业代表参观考察了学校重点实验室。在材料表征与制备中央实验室,实验室负责人介绍,该实验室可为企业提供材料性能测试、成分分析等技术支撑,助力企业解决生产中的材料难题,尤其能为汕头制造业升级提供关键技术保障;在广东省通感算交叉融合泛在物联网重点实验室,科研团队演示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交通、智慧农业解决方案,从实时数据监测到智能决策调度的全流程展示,为汕头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新思路;在集成服务机器人研究所内,各类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的动态演示,直观呈现了智能技术在生产制造、民生服务等场景的应用效果,让我市企业代表看到了智能技术赋能传统产业的巨大潜力。
活动结束后,参会代表纷纷表示,此次对接活动精准高效,不仅搭建了与高校直接沟通的桥梁,更找到了破解产业技术瓶颈的新路径。未来,汕头将持续深化与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的合作,建立常态化产学研对接机制,推动更多科研成果在汕头落地转化,实现校地互利共赢,推动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