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汕头市2025年预算报告在市第十五届人大七次会议全票通过,这既体现对过去一年财政工作的肯定,也彰显我市深化零基预算改革的阶段性成果。作为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首批推进的重大举措,我市从2025年预算编制开始,全市一盘棋全面深化零基预算改革,着力提升预算管理质效。
一、改革预算编制模式,优化支出结构
在编制2025年预算过程中,市财政部门以深化零基预算改革为核心,坚持破立并举、先立后破,逐步打破“基数+增长”模式,主动从“基数依赖”到“零起点”转变,结合实际对项目进行科学合理的测算,统筹轻重缓急、实际需要、绩效情况以及财力状况等多方面因素,精准核定预算支出,大力优化支出结构,避免了因基数惯性导致的财政资源浪费和不合理配置,提高了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强化项目入库管理,筑牢改革基础
项目库是预算管理的基础,也是深化零基预算改革的重要支撑。在组织2025年项目入库审核时,市财政部门下好深化改革“先手棋”,把好预算编制“第一关”。积极指导各预算单位完善填报项目政策依据和资金测算过程,确保每一个申请预算资金的项目政策依据有效充分、资金测算科学合理。通过严格的项目入库审核,为后续细致做好项目支出审核夯实了基础,从源头上保障了预算资金精准安排。
三、健全支出排序机制,突出保障重点
按照我市财力情况,市财政部门制定了科学合理的支出排序规则,优先保障“三保”和债券还本付息,确保财政运行基本稳定,兜牢兜实民生底线。在此基础上,优先安排党委、政府确定的年度重点保障事项,再按照轻重缓急依次安排上级重点考核项目支出、部门必须开展的一般事业发展支出和其他支出。在2025年预算编制中,该排序规则得到严格落实,“应保尽保、该省尽省、有保有压、讲求绩效”的导向更加突出,重点领域资金保障不断强化,有限的财政资源得到更为合理的配置。
四、完善资金核定规则,提升改革成效
在按照排序原则进行归类梳理的基础上,市财政部门采用打开支出结构、解剖麻雀的方式,深入落实党政机关过紧日子要求。结合2024年执行保障水平和2025年资金需求申报情况,对每个项目逐项核定预算需求。再根据可用财力情况,分类确定具体保障比例,确保每一笔预算安排都能将有限财力用在刀刃上。同时,结合项目支出审核工作,对247项市级支出政策进行全面评估,清理到期或无依据项目,规范转移支付,巩固提升改革成效。
深化零基预算改革是我市适应新时代财政工作要求的重要举措。市财政部门将持续将改革引向深入,接下来,市财政局将持续加强宣传培训,提高各部门对改革的认识和理解,增强改革的执行力和协同性;持续完善预算管理的各项制度机制,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建立健全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确保预算资金安全、规范、高效使用,不断推动我市预算管理提质增效,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