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汕头市卫生健康局(中医药局) > 政务公开 > 工作动态
分享到:
【健康】三伏天即将来袭!冬病夏治,这个“贴贴”推荐你去做!
  • 2022-07-04 23:07
  • 来源:本网
  • 发布机构:
  • 【字体:
  •   一年之中最热的日子——三伏天就要到了

      “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

      即所谓的“六邪”

      (指“风、寒、暑、湿、燥、火”)中的暑邪。

      “三伏”应该如何健康度过,

      又该如何养生呢?

      

      三伏天这7件事千万别做

      好吃冷饮

      冰淇淋、冷饮适当吃解暑,大量吃会伤身。长期过量的冷食物进入胃,会使胃黏膜下血管收缩,粘膜层变薄,出现粘膜水肿和糜烂。且夏季人体新陈代谢快,血管处在扩张状态,突然食用冰饮,造成血管迅速收缩,引起血压波动,易诱发心脑血管意外。

      湿发入睡

      夏天时,人洗澡特别勤。有的人头发湿漉漉的,就坐在空调屋里,甚至头发不吹干就睡觉,导致“湿邪”在不知不觉中入侵身体。所以,夏天也要把头发擦干再入睡。

      冷风对着吹

      空调冷风,颈椎对着空调吹,使颈背部肌肉受寒,造成颈部持续痉挛、后背酸痛等。建议:室内空调温度不要低于26℃,肩背部不要直对着空调,或者搭个披肩。

      

      饮料代替水

      夏天饮料是不能代替水的。因为此时人体的排汗量和水分蒸发量都大大增加,如果只喝饮料,不喝水,尿液中的代谢物质不能很好稀释,晶体沉积,很容易会形成结石。而且长期摄入含糖饮料,容易变胖。

      建议:每天喝够1200ml以上水,饮料适度。

      情绪激动

      炎炎夏日,人难免会心浮气躁,但激动情绪伤身体。比如生气时,血压会上升我们的脸会涨红。血管以及心脏部位所承受的压力比正常情况下高出3倍以上。过分激动,对心脏也是有伤害的。

      中午不休息

      三伏时节应晚睡早起,但晚睡不是熬夜,也最好在24点前。因天气炎热,睡眠会受到一定影响,建议有条件最好睡个午觉,也能有效预防冠心病、心梗等心脏疾病的发生。

      建议:午睡以15-30分钟为宜,午睡后可以轻微活动,喝一杯水,以稀释血液黏稠度。

      阳光曝晒

      三伏天烈日高照,阳光中的紫外线,会引起皮肤脱皮、红斑,严重的甚至会起水疱。

      紫外线中的UVA,更是会穿透玻璃,深入真皮层,破坏胶原、弹力纤维,让皮肤提前衰老,甚至引发皮肤癌。除了皮肤之外,强烈的阳光还会损伤眼睛。

      上午10点到下午2点紫外线最强,应该避免这个时段出去。

      夏日炎炎

      说到伏天

      很多人最先想到的就是三伏贴

      其实,

      三伏贴并非想贴就能贴

      适合哪些人群?

      有哪些注意事项?

      2022年“三伏天灸”时间表

      新鲜出炉

      赶紧转发收藏起来吧

      

      

      


      

      “三伏贴”到底有什么功效?

      三伏贴指在三伏天阳气最旺盛、人体经络疏松之时,通过外用膏药的药物敷贴手段以达到调节人体脏腑功能,增强抵御疾病能力的作用。

      到了三伏天,不少人都热衷去贴三伏贴,甚至认为它能包治百病,但事实上,并非所有的疾病都适合“三伏贴”,它属于中医“治未病”范畴,只是一种预防手段。

      据医生介绍,适合“三伏贴”的主要包括3类疾病:

      1.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儿童哮喘等呼吸道疾病;

      2.慢性胃炎、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结肠炎等慢性胃肠病;

      3.颈肩腰腿痛以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骨关节病

      三伏贴不适合哪些人呢?

      湿热质、阴虚质患者不宜贴敷,以免助热生湿,犯“虚虚实实”之戒。

      皮肤过敏者慎用。贴敷的药物多有刺激性,敏感者易起疱、红肿;对胶布过敏者也要慎用。

      皮肤有疮、疖、痈和破损者慎用。

      先天性心脏病、糖尿病患者慎用。

      疾病的发作期,如发热、哮喘、咳嗽、带状疱疹等慎用。

      2岁以下的小儿以及妊娠期妇女。

      敷贴找准4个穴位

      穴位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的汇集点,三伏天贴敷,最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直达病处,起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三伏贴一般选择:身体前面的膻中天突大椎肺腧等穴。

      

      具体来说,哮喘病人选天突、肺腧;鼻炎病人选择大椎、肺腧;慢性支气管炎病人选择膻中、肺腧。

      

    来源:广东卫生信息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汕头市卫生健康局(中医药局)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