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来,保税区工商分局以“便捷高效、规范统一、宽进严管”为原则,主动作为,提高窗口服务效能,加大改革推进力度,营造宽松的市场准入环境,释放出了改革红利,为汕头保税区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营商软环境。截至今年11月底,保税区新登记市场主体53户,注册资本近17亿元,新登记注册企业和注册资本是近年来数量最多、增速最快的一年。
主动作为让服务更便捷
分局坚持做到急事先办、特事特办,提供预约服务、延时服务、加班服务。针对保税区管委会招商引资的17户重点项目,建立重大项目跟踪服务机制,提前介入,从项目洽谈到核发营业执照,采取“全天候”服务模式,开通便企“绿色通道”,确保企业第一时间在保税区安家落户。今年来,应企业要求利用午休时间和双休日登记设立5户,在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下当场为企业办结登记设立12户,当场办结迁入、名称核准、变更、备案、换照等各类登记事项110多户次,实现了“当场受理、审核、发照”的高效审批。
日常受理业务时,为方便企业,避免其来回奔波,分局通过短信、微信、邮件、传真等方式进行指导,发放登记指南、范本、表格,审核校正资料。同时,部分企业需补交、修改资料时,分局工作人员应企业要求,利用下班返回市区时收取资料。分局登记窗口工作人员曾这样表示:“我们下班后回市区收、送资料只是多花了几分钟,却让企业来回少花一个多小时,能帮就帮。”
主动作为让改革更深入
今年年初开始的企业信息公示和年度报告工作,分局坚持早动员、早部署、早行动,两次组织企业进行相关培训,促使企业及时、真实地开展信息公示和年报工作。针对部分企业已无实际经营活动、联系困难的情况,分局通过电话、信件、委托他人等多种方式,尽可能地联系到企业,并全程指导企业开展年报和即时信息公示工作,确保辖区内企业及时履行信息公示义务,有效地维护区域整体信用形象。截至今年6月30日,除少数无法联系的市场主体外,其余均已及时完成企业年度报告工作。2013、2014年度保税区企业年报率分别为95.87%和96.09%,在汕头各区县年报率中分别排在第1和第2位。
9月份,全省实施“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三张证明合一,由工商部门核发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政策出台后,分局立即对“一照一码”登记流程进行梳理,规范文书材料,整合申请表格,实现“一套材料”、“一表登记”和“一窗受理”;积极主动联系企业及时告知改革内容,解释各类业务在办理流程及提交材料上的变化,确保政策顺利落地。9月2日,汕头市红头船跨境电子商务有限公司领取了全区首张“三证合一”营业执照。该公司负责人说:“从提交材料到拿上这张‘三证合一’的营业执照,只用了1个多小时时间,没想到效率这么高。”
主动作为让发展更快速
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是工商分局一贯的宗旨。在企业申报迁入保税区过程中,考虑到企业迁移按照规定程序耗时比较长,信息对接复杂,分局本着“主动服务、积极引导、支持发展”的服务理念,提前介入,跟踪服务,与企业一同往返相关单位登记窗口、档案室,协调解决办理移交手续、档案迁入等问题,确保企业最快在保税区安家落户。今年来,分局办理迁入登记17户。
在保税区引进跨境电子商务项目时,分局借鉴自贸区改革经验,主动请示上级部门,征得上级部门同意后,允许企业登记“跨境电商”名称字样,今年6月,分局核发了汕头市第一张“跨境电商”营业执照。到今年11月底,区内新登记电子商务企业9户,支持促进了保税区新兴业态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