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汕头综合保税区管委会 > 政务公开 > 工作动态
分享到:
保税区海关积极扶持汕头保税区经济发展
  • 2011-03-23 00:00
  • 来源:
  • 发布机构:汕头经济特区保税区管理委员会
  • 【字体:
  •     今年以来,保税区海关坚持促进地方外向型经济发展,以保税仓储业务为主,保税加工业有较明显发展的现状作为把关和服务的着力点,通过贯彻落实《汕头海关促进汕头保税区发展若干措施》,把进一步规范企业经营和加大服务促进力度结合起来,为保税区经济的平稳发展做出贡献,使保税区经济特别是保税仓储业务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主要做法有:
        一是简化仓储手续。针对保税区内企业大多以经营仓储业务为主的实际情况,采取“备报合一”,即备案、报关合二为一的方式,大大简化企业办理仓储业务的手续,切实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便利措施。全力助推保税仓库良性发展,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和提高通关效率,增强地方政府和企业振兴保税物流业的信心。鼓励企业用好保税仓储优惠政策,全力支持辖区龙头骨干企业和大型物流企业设立保税仓库;落实专人跟踪服务,主动扶持企业发展,在企业建立保税仓库的过程中随时提供政策咨询和业务指导,为保税仓库能尽早符合海关监管要求并投入运作提供保障;
        二是发挥区港互动优势。模拟“快速通道”的通关监管模式,在保税区和广澳港之间建立起海关通关监管的“直通车”,以区位优势带动保税区经济发展。简化货物进出仓审批的手续,提高审批效率和通关速度,帮助企业提高竞争力,去年下半年该关辖区内首家保税仓库——汕头华美油脂保税仓库正式投入运作。
        三是大力开展政策宣传。把握下企业调研、核查和企业咨询的机会,有针对性地帮助企业解读《汕头海关促进汕头保税区发展若干措施》和其他有关政策规定,协助企业理清运营思路,使企业对《措施》的理解更加透彻,应用更加广泛,同时通过召开关企座谈会的形式,大力宣传保税区的政策功能优势,并解答企业提出的问题,为企业排忧解难。简化内销作业程序,实现先销后税、集中申报。扩大内需是企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手段之一,当辖区企业因国际市场萎缩等原因无法正常履行外销合同时,保税区海关大幅简化加工贸易成品、半成品以及边角余料的内销手续,主动帮助企业开拓国内市场;对符合条件的高信用企业,实行“先销后税、集中申报”模式,企业可以先内销,事后再集中办理申报和缴税;鼓励现有加工贸易企业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引导企业开展内销业务,扩大产品内销比重,摆脱长期以来对出口的过多依赖,规避市场风险。
        四是强化队伍服务意识。加强业务管理,强化服务意识,通关监管岗位主动加班为企业办理业务,在确保有效监管的同时,切实简化手续并密切业务环节衔接,加强咨询指引服务工作,使企业办理手续顺畅快速。引导企业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引进高效率高工艺水平的设备,开发新产品实现转型升级,解决“用工荒”的难题。该关主动向企业宣传国家减免税政策,积极为企业进出口商品归类提供咨询,鼓励企业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引进高效率高工艺水平的设备,以机器代替工人,提高生产自动化,解决“用工荒”的难题,设备技术的引进也促进企业产品的创新,进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五是继续加强政策研究。组织业务骨干定期开展保税区政策研讨,并积极与地方政府沟通交流,通过调查分析和政策研究,争取为保税区升级为综合保税区提供更多更好的政策支持。引导国内企业进入加工贸易产业链,鼓励企业利用保税加工方式进行生产。该关通过现场咨询和送法上门等方式向辖区中小企业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和《广东省中小企业促进条例》,重点介绍加工贸易保税政策、通关便利、减免税政策、企业信用、知识产权海关保护等方面的便利扶持措施,积极引导国内企业进入加工贸易产业链,鼓励企业利用保税加工方式进行生产,营造企业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良好环境,全力支持中小企业做大做强。

    相关附件: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汕头市经济特区保税区管委会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