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首 页 政务公开 书记信箱 市长信箱 文明窗口 12345热线
当前浏览位置: 首页 > 汕头市信访局 > 政务公开 > 工作动态
分享到:
选择字体:[  ] 双击自动滚屏 关闭 打印
  • 索  引 号: 文       号:
  • 发布机构:汕头发布 生成日期:2022-03-08 11:30
  • 主题分类:
全国人大代表、汕头市委书记温湛滨:加快建设现代化活力经济特区 汕头“天时地利人和”兼备

  3月5日,全国人大代表、汕头市委书记温湛滨接受羊城晚报专访,围绕发展规划、文化强市、乡村振兴等热点话题,畅谈汕头如何在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中迎头赶上。

▲温湛滨 图/汕头市委宣传部提供

  温湛滨表示,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汕头市当前“天时地利人和”兼备,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推动“工业立市、产业强市”开创新局,奋力打造区域文化高地,加快建设现代化活力经济特区,为广东在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谈发展规划

  坚定不移走“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之路

  羊城晚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工作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强调要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新的一年,汕头在产业项目上进行了怎样的部署?

  温湛滨: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汕头作为全国首批4个经济特区之一,40多年来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2021年汕头GDP接近3000亿元,比经济特区刚成立时增长了270倍。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汕头的经济总量,发展质量、效益、结构等与经济特区的定位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近年来,特别是去年以来,汕头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持续开展调研,认真思考谋划,深入剖析汕头发展经验启示,清醒认识到制约发展的主要因素在于工业基础薄弱、产业质量不高,明确提出“工业立市、产业强市”的工作思路,并根据现有产业布局和发展潜能进行优化调整,明确构建以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电子信息、纺织服装、玩具创意和大健康为引领的“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发展格局,为汕头在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中迎头赶上找准“动力源”“风向标”,得到了上上下下、海内海外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同和高度认可。

  当前,汕头“天时地利人和”兼备,产业发展呈现出“实、快、齐”3个特点。

  “实”是成效实。

  我们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精准招商引资,去年集中签约开工投产重大项目167个、总投资额近1700亿元,大唐勒门I海上风电项目并网投产,立讯全球电子信息产业中心基地落地建设,汕头区域性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挂牌成立。

  “快”是动作快。

  我们拿出“起跑就是冲刺,开赛即是决赛”的劲头,聚焦堵点难点,逐个攻坚突破,仅用50天就从无到有组建起市纺织服装产业协会,短短半年即推动广澳港疏港铁路完成所有前期工作实现开工建设,极大增强了广大企业家在汕投资兴业、增资扩产的信心决心。

  “齐”是人心齐。

  我们通过召开多场企业家座谈会和潮商新春座谈会等,主动宣传推介汕头发展的新机遇、新思路、新气象,广泛凝聚起海内外侨胞和潮汕乡亲关心支持汕头发展的共识合力,全市上下呈现出心齐气顺、人心思进的可喜局面。

▲资料图:南澳大桥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林桂炎 摄

  汕头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着力办好自己的事,推动“工业立市、产业强市”开创新局。

  1.建机制抓项目,凝聚合力、大干快干。建立市领导挂钩联系重点产业链工作机制,构建覆盖各产业、各要素的制度体系和工作网络;每月轮流在各区(县)、功能区召开现场会,每季度举行一次集中签约开工投产活动,凭项目比高下,形成滚动开发的良好局面。

  2.抓培育搭平台,集中资源、壮大产业。每年安排4亿元实施“百亿企业、千亿产业”培育计划,引导企业实现规模与效益倍增。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有效支持,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增量、扩面、降价。加快省级大型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做大做强各区工业园区,引导企业向园区集聚。

  3.降成本优环境,减负纾困、保住主体。制定出台降成本优环境若干措施,落实新的减税降费政策,全力推动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大力推行“工改工”,划定不低于160平方公里的工业用地红线,破解企业用能、用工、物流的难点堵点。

  4.谋创新促转型,提高质效、赋能发展。加快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推进省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建设,引进建设产业技术研究院,每月举办产学研“面对面”对接会,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引导企业依靠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提高发展质量。

  谈文化强市

  奋力为广东建设文化强省贡献汕头力量

  羊城晚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在城乡规划建设中做好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汕头接下来在重塑城市文化凝聚力、助力文化强省建设方面有什么部署?

  温湛滨: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这次全国两会,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在城乡规划建设中做好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为汕头加快建设文化强市指明了方向、注入动力。接下来,汕头将继续深入挖掘和充分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持续奏响新时代奋进主旋律,蓬勃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事业,坚决守护好城市文化根脉,不断提升文化引领力、文化服务力、文化创造力和文化竞争力,奋力打造区域文化高地,为广东建设文化强省贡献汕头力量。

▲资料图:汕头市侨批文物馆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林桂炎 摄

  1.在弘扬文化凝聚人心上持续发力。保护传承“老汕头”历史文脉,深入实施“八个一批”工程,推进小公园开埠区、樟林古港保育活化,加快“红色侨乡”建设,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延续保存华侨、开埠、海丝历史文脉基因,打造海外华侨寻根问祖、寄托乡愁的精神家园。大力弘扬潮汕优秀传统文化,鼓励支持文物保护单位、非遗传承人开发文创产品,促进侨批、潮菜、潮绣、剪纸等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2.在文化惠民激发活力上持续发力。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风尚和凝心聚力作用,加大文艺精品创作力度,组织实施百部优秀文艺精品展映、百位文艺家基层巡演、百场惠民文艺志愿服务、百场非遗文化传承推广“四个一百”活动,深入开展移风易俗行动,引导广大群众弘扬海纳百川、自强不息的城市精神。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规划建设美术馆、音乐厅等一批重大公共文化设施,把潮汕历史文化博览中心打造成城市文化地标。高标准筹办第三届亚青会,充分发挥亚青会平台的文化交流作用,积极推动对外文化交流,传播潮汕文化,讲好汕头故事。

  3.在文旅融合促进发展上持续发力。依托汕头美食美誉、海洋文化资源、历史文化底蕴等旅游要素,推动潮汕文化、华侨文化、民俗文化、美食文化与旅游业态有机融合,构建“吃、住、行、游、购、娱”全产业链,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改造升级旅游基础设施,打造精品旅游线路,继续推进南澳县创建国家5A级景区,举办国际马拉松、韩江徒步等群众体育赛事,探索组建粤东旅游联盟,推动汕头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为加快建设现代化活力经济特区提供坚强文化支撑。

▲亚青会主场馆内 羊城晚报·羊城派资料图

  谈乡村振兴

  推动5年内实现乡村产业总产值翻一番

  羊城晚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乡村振兴领域提出了更多具体部署和目标。汕头接下来将如何坚定不移推进乡村振兴,着力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温湛滨: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大力抓好农业生产,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并就加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稳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作出部署,对汕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汕头是一个带有大片农村的经济特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解决好“三农”问题事关汕头高质量发展,事关在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中迎头赶上。汕头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全国两会精神,全力把各项重点工作落细落实落具体,推动乡村振兴不断取得新成效、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1.守住粮食安全底线。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快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整体推动“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向高品质攀升,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

  2.做好“巩固”“衔接”文章。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及时组织开展“回头看”,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延续做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消费扶贫等行之有效的举措,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

  3.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大力实施基础产业提档倍增、重大项目带动倍增、培育新产推动倍增、精深加工撬动倍增、品牌市场联动倍增五大行动,每季度召开一次乡村振兴现场会,推动5年内实现全市乡村产业总产值翻一番的奋斗目标。

  4. 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全域纵深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因地制宜、尽力而为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集中力量精心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促进农文旅深度融合。

  5. 抓好乡村基层治理。全面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推进农村文化建设和移风易俗,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6. 推动乡村振兴共建共享。大力培育高素质农民,深入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加大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力度,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发展红利。

  ▲汕头澄海狮头鹅养殖产业 羊城晚报·羊城派资料图

  

来源:汕头发布

更新日期 2022-03-08 11:30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汕头市信访局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