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全国上下持续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之际,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学校艺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12月9日上午,汕头文化艺术学校在艺林剧场举办“守正创新 舞出精彩”——《舞蹈职业教育创新人才培养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暨舞蹈表演专业教学成果汇报演出。
舞蹈专业是汕头艺校的一张亮丽名片。做好新时代舞蹈艺术职业教育,必须要守正。守正就是要明确方向,找准定位,站稳立场。做好新时代舞蹈艺术职业教育,必须要创新。创新是永葆生机的不竭动力,任何因循守旧,得过且过都不可能有创新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坚持守正创新,作为党的创新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内容之一。新时代舞蹈艺术职业教育只有坚持守正创新,才能舞出精彩,华彩绽放。
《舞蹈职业教育创新人才培养实践与研究》是由我校申报的汕头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立项课题,经过两年的舞蹈艺术人才实践与研究,即将圆满结题。课题组以舞蹈表演专业教学成果汇报演出的形式,以“守正创新 舞出精彩”为主题,向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和同学交上真诚的答卷!这也是我们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一项实际行动。
舞蹈专业汇报演出以舞种归类,分为当代舞、古典舞和民族民间舞三个篇章。第一篇章为当代舞《红色印迹》,由三个作品组成。其中,群舞《风吹稻花香两岸》是一部致敬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的作品,阐述了丰收是汗水换来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丰富哲理,表达了中华儿女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踔厉奋斗的家国情怀。舞蹈《战地山花别样红》是让我们铭记今天的幸福生活岁月静好,离不开千千万万像该剧目中那位保护小民兵的八路军战士的勇毅前行浴血牺牲。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民族力量的源泉。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让我们永远追寻红色印迹,赓续红色血脉。
第二篇章为中国古典舞《古韵蹁跹》,中国有着悠久灿烂的舞蹈历史文化,中国古典舞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宫廷舞蹈以及遥远时代的民间舞蹈。中国古典舞融合了中国传统武术、杂技、戏曲中的动作和造型,具有的东方舞蹈艺术的独特美感,强调“拧、倾、圆、曲,仰、俯、翻、卷 ”的动律动态和“形神兼备,身心互融,内外统一”的身韵审美。古往今来的优秀舞蹈灿若繁星,它用独特的舞蹈语言,书写着中华文化的自信,书写着艺术美的诗篇,真可谓古韵蹁跹。
第三篇章为中国民族民间舞《璀璨中华》,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广袤中华,56个民族56朵花,形成了斑斓多姿的民族民间舞蹈,以独特的韵律到风格各显异彩。不同的民族民间舞蹈,或雄浑刚健,或刚柔相济,或柔曼婀娜,都以不同形态展示着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和魅力。这些来自高山、茂林、江河、湖畔、草原,散发着泥土芬芳的民族民间舞蹈,无疑会给我们带来无尽的风情、无限的神往,让我们陶醉于中华舞蹈文化多样性的芬芳中。顿足为节,连臂踏歌,舒展如虹,移步如云,一举一动的曼妙, 一静一动的潇洒,中国56个民族的舞姿凝聚着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精彩,展现出璀璨中华的画卷。
上海戏剧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党支部书记、副院长黄暾炜同志看完演出后对学校的舞蹈专业人才培养和该课题的结题成果给予高度评价,指出该课题既体现守正又呈现创新,既有继承传统又充满青春活力,是艺术性和时代性的有机结合与完美呈现,鼓励老师和同学们“诚挚求艺、永攀高峰”。
广东省职业院校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委员、汕头市教师发展中心职业教育教研员林沛老师在点评中指出,吴绚婷老师主持的该课题充分呈现以下三点:
一、立意新。课题的实践与研究的起点比较高,有新意,能够体现新时代舞蹈职业教育对创新型人才的要求,研究目标明确,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
二、亮点多。课题有很多亮点,其中一个最主要的亮点就是能够结合时事政治,充分融入思政元素,以舞蹈来激发学生的爱党爱国,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概括起来就是“思政元素巧融合、立德树人更高效”。
三、成果丰。课题的成果有编写舞蹈书集,撰写多篇研究报告,创作多种舞蹈剧目等,并且创作的每个舞蹈都是积极向上的,与舞蹈的创新型人才培养高度吻合。
守正创新,舞出精彩。这是一个艺术教学实践的平台,加深师生对舞蹈表演的理解,陶冶艺术情操,提升文化修养,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守正创新,舞出精彩。这是一个牢记初心使命的平台,展示老师辛勤耕耘、同学挥洒汗水、舞蹈表演专业不断进步、促进成长的历程,不断筑梦、追梦、圆梦。
汕头文化艺术学校将继续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优良传统,坚持守正创新,在新起点上推动新时代潮剧艺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文字:音乐舞蹈教学部
图片:叶俊林 杨建敏 姚立 蔡镇青 老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