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市教育局 汕头市财政局 汕头市经济信息局
2011年7月10日
为全面掌握我国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1](R&D,以下简称R&D)活动情况,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宏观管理的需求,经国务院批准,国家统计局、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财政部、国防科工局联合布置于2009年开展了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2]。此次清查的标准时点为2009年12月31日,时期资料为2009年度。清查对象是国民经济中R&D活动相对密集行业[3]的法人单位。清查的主要内容包括R&D人员、R&D经费、R&D项目(课题)、各类研究开发机构以及R&D活动产出等情况。
在市、区(县)R&D资源清查领导机构的统一领导及各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经过广大统计人员的艰苦努力,汕头市清查的数据采集、质量核查、汇总及评估工作已经结束。根据汕头市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结果,现将全市全社会R&D主要指标公布如下:
一、R&D人员情况
2009年全市R&D人员4154人,其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1322人,占31.82%;女性人员846人,占20.37%。
2009年按实际工作时间计算的R&D人员全时当量[4]2754人年,其中研究人员[5]1293人年,占46.95%。R&D人员全时当量是2000年的1.19倍。
按活动类型分,基础研究人员全时当量287人年,占10.42%;应用研究人员354人年,占12.85%;试验发展人员2113人年,占76.72%。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人员全时当量分别是2000年的1.71倍、0.97倍和1.19倍。
二、R&D经费情况
2009年全市R&D经费内部支出41298.8万元,是2000年的2.42倍,年平均增长10.31%。R&D经费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为0.40%,比2000年提高了0.04个百分点。
按活动类型分,基础研究经费1918万元,占4.64%;应用研究经费2166.8万元,占5.25%;试验发展经费37214万元,占90.11%。
按经费来源分,政府资金5746.7万元,占13.91%;企业资金33500.3万元,占81.12%;国外资金139.0万元,占0.34%;其他资金1912.8万元,占4.63%。
按国民经济行业分,农林牧渔业8.8万元,占0.02%;制造业R&D经费35766.1万元,占86.60%;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101.9万元,占0.25%;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678.5万元,占1.64%;教育2295.0万元,占5.56%;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2448.5万元,占5.93%(详见表1)。
按区域分,中心城区(龙湖区、金平区、濠江区)R&D经费33023万元,占79.95%(详见表2)。
三、R&D项目(课题)[6]情况
2009年全市各类单位共开展 R&D项目862项,参加项目人员全时当量2235人年,项目经费32694.8万元。
按社会经济目标[7]分,环境保护及污染防治项目335.7万元,占1.03%;促进能源的生产、分配和合理利用项目1409.3万元,占4.31%;促进卫生事业发展项目580.7万元,占1.78%;促进教育事业发展项目847.8万元,占2.59%;社会发展和社会服务项目62.5万元,占0.19%;促进农林牧渔业发展项目167.4万元,占0.51%;促进工商业发展项目经费28916.3万元,占88.44%;其他项目375.1万元,占1.15%。
四、研究开发机构[8]情况
2009年全市有各类研究开发机构126个。机构中从事R&D活动的人员1041人,比2000年下降19.3%;其中博士和硕士167人,占16.04%。机构R&D经费支出13563.4万元,是2000年的12.39倍。机构中用于科研的仪器设备原价42168万元。
按学科分,自然科学领域1个,占0.79%;农业科学领域7个,占5.56%;医药科学领域3个,占2.38%;工程与技术科学领域111个,占88.10%;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4个,占3.17%。
注释:
[1]R&D,即研究与试验发展,指在科学技术领域,为增加知识总量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去创造新的应用而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的活动,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三类活动。
基础研究:指为了获得关于现象和可观察事实的基本原理的新知识(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运动规律,获得新发展、新学说)而进行的实验性或理论性研究,它不以任何专门或特定的应用或使用为目的。
应用研究:也指为获得新知识而进行的创造性研究,主要针对某一特定的目的或目标。应用研究是为了确定基础研究成果可能的用途,或是为达到预定的目标探索应采取的新方法(原理性)或新途径。
试验发展:指利用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实际经验所获得的现有知识,为产生新的产品、材料和装置,建立新的工艺、系统和服务,以及对已产生和建立的上述各项作实质性的改进而进行的系统性工作。
[2] 经国务院批准,科技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教育部和原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于2000年联合在全国开展了第一次全社会R&D资源清查工作。
[3] R&D活动相对密集行业依据第一次全国R&D资源清查及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摸底调查结果确定,包括:农、林、牧、渔业,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
[4]R&D人员全时当量是国际上通用的、用于比较科技人力投入的指标。指R&D全时人员(全年从事R&D活动累积工作时间占全部工作时间的90%及以上人员)工作量与非全时人员按实际工作时间折算的工作量之和。例如:有2个R&D全时人员(工作时间分别为0.9年和1年)和3个R&D非全时人员(工作时间分别为0.2年、0.3年和0.7年),则R&D人员全时当量=1+1+0.2+0.3+0.7=3.2(人年)。
[5]研究人员指R&D人员中具备中级以上职称或博士学历(学位)的人员。
[6]R&D项目(课题)指调查单位在当年立项并开展研究工作、以前年份立项仍继续进行研究的研究开发项目或课题,包括当年完成和年内研究工作已告失败的研发项目或课题。
[7]按社会经济目标分组不含工业企业立项经费不足10万元的项目。
[8]研究开发机构包括各类独立的研究机构以及企事业单位办的非独立的研究开发机构。
附件
关于汕头市R&D资源清查情况的说明
一、R&D的含义以及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
“R&D”中文全称为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是属于科学探索与发现、技术发明与创新这类活动。R&D活动突出的特点是具有创造性和新颖性。R&D活动和其他技术活动有明显的区别,最关键的区别点在于R&D活动的成果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所以说一般意义的技术改造和技术推广活动等都不属于R&D活动。R&D活动由三部分组成: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基础研究是指对科学原理进行的理论性或实验性研究,属于科学研究的范畴。它是以探讨事物本质,事物发展运动规律,事物之间内在联系为主要目标。应用研究是在基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讨它的可用性或者可能的用途,是理论性和试验性的研究,也属于科学研究的范畴。应用研究和基础研究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应用方向。试验发展是指运用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的成果,开发新产品或新技术等的活动,试验发展属于技术发明或技术创新活动。试验发展是物化了的科学研究活动。
R&D活动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和作用。建立在R&D活动基础上的技术创新,可以拥有对新产品在市场上的定价权,从中可以获取超额垄断利润。受这种利益的驱使,其他企业就会跟踪模仿,导致新技术迅速扩散,拉动本行业或者上下游产业迅速发展,可以导致新一轮的经济增长,也可以延长经济繁荣的周期。可以说R&D活动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是新兴产业产生和发展的源泉。
二、开展R&D清查的背景和意义
统计调查一般都是根据管理的需要开展的,科技统计也是一样。经济发达国家比较早开展R&D统计。OECD(世界经济合作发展组织)在上世纪60年代就开展了R&D统计,我国是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建立科技统计年报制度,统计范围包括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大中型工业企业。由于这个范围覆盖面不全,为了全面地了解R&D资源的总体情况,国家在2000年进行过第一次全国R&D清查,时隔9年以后,科技投入的规模、科技产出的水平和科技活动普及程度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根据这个需求,国家统计局等6个部门在国务院批准下于2009年联合开展了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汕头市根据国家六部委统一部署,由市统计局、科技局、发展改革局、教育局、财政局、经信局六部门联合组织开展了汕头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工作。
R&D资源清查是一项重要的国情国力调查,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是建设创新型汕头的客观需要,是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的迫切要求,对于全面建设汕头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政府科技规划和管理部门,可根据清查结果,科学的制定发展规划,完善促进自主创新的优惠政策,加快知识创新投入,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步伐,努力提高汕头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增加汕头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经济发展的后劲。
三、描述自主创新的主要指标
这次清查是按照国家统一制定的清查方案,通过R&D投入、活动和产出指标等来反映地区自主创新的情况。主要包括R&D经费支出及其与GDP的比例、R&D人员数量以及按实际工作时间计算的折合全时当量、R&D项目(课题)数、各类研究开发机构数,以及科技论文、发明专利数、注册商标、国家或行业标准等产出指标。
R&D经费支出特别是其与GDP的比例,是目前国际上通用的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自主创新能力的指标,通过相互比较可以看出之间的差距。人、财、物按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划分的数据,能够反映地区科技资源配置是否科学,是否符合科技活动的自身规律;按国民经济行业划分的数据,可以反映地区信息和生物等高技术产业、材料和装备等技术密集产业的分布,反映产业结构是否优化;按技术经济目标划分的数据,可以反映地区工业企业自主研制新产品的能力;按登记注册类型划分的数据,可以反映地区民族工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按企业规模划分的数据,可以反映地区大、中、小型不同规模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按社会经济目标划分的数据,可以反映科技资源配置的重点领域等。科技产出指标可以反映自主创新的水平。
四、从清查结果中看汕头科技实力的变化与成绩
全市第二次R&D资源清查结果显示:
汕头科技投入持续快速增长。2009年,全市参与R&D活动人员按实际工作时间计算的全时当量为2754人年,是2000年的1.19倍。2000年(第一次全国R&D资源清查)以来,汕头R&D经费支出以年均10.31%的速度增长,2009年达到41298.8万元,比2000年提高了0.04个百分点。R&D经费占GDP比重达0.40%,比2000年提高0.04个百分点。
研发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增强。2009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新产品产值885396.8万元,是2000年的5.03倍。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824605.60万元,是2000年的5.05倍;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5.86%。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提升。2009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35868万元,是2000年的2.65倍,年平均增长11.42%,占全社会总量86.85%。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中,内资企业占82.52%。
中心区创新力度加大。2009年,中心区R&D经费支出合计33023万元,占全市总量的比重超过79.95%, R&D经费占GDP比重达0.76%,比全市平均值高0.36个百分点。
与2000年第一次R&D清查相比,从这次R&D清查结果可以看出,汕头科技实力显著提升,科技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取得新进展。
五、关于清查数据质量控制问题
为控制数据质量,这次R&D清查采取了三个方面的措施:一是进一步改进了清查方案设计。二是进行了大规模的培训。三是严格了数据审核把关。
(一)改进清查方案。一是解决清查工作中R&D指标判断难的问题。R&D统计,最大的难点在于科研活动和生产、教学活动交织在一起。一个单位或者一个人,既从事教学科研,又从事生产科研,所以很难区分。这次统计部门在清查方案设计时,总结了以往的经验,对工业清查表进行了改革,不再要求企业人员来直接填报R&D指标,只要求企业人员填报基础资料,由专家来负责判断R&D,这样可以避免基层填报人员因理解或操作困难造成偏差,也可避免中间环节的人为干扰。二是针对一些研究开发单位,它的研发活动不是常年开展的,有的年份有,有的年份没有,为了不遗漏统计单位,在正式填报之前组织了一次大范围的摸底调查,把符合清查条件的单位都纳入普查范围,避免遗漏。三是这次清查方案所涉及的指标,尽可能通过其它渠道加以验证,这样填报出来的数据,可以对它进行核实,判断它的真实性。
(二)对填报人员进行大规模的培训。汕头这次对所有纳入清查的单位填报人员进行了培训,避免由于培训不到位,出现理解上的问题而导致填报误差。尤其注重解决培训的效果问题,主要采取了跨级培训的方式,市组织县区一级到省进行培训,市直接对企业进行培训,跨级培训的好处是减少了中间层次和环节,提高了培训的效率和效果。
(三)严格审核和控制数据质量。主要是从两方面:一方面在清查填报过程中,各级清查机构的领导都深入第一线,调研和了解情况,解决存在的问题,较好地落实了清查方案中确定的控制数据质量的措施。另一方面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各级清查机构都认真组织,对清查报表既做人工审核,又利用计算机进行逻辑关系审核。通过这些审核及时解决差错或者填报误差问题。
各个部门的数据集中到一起以后,还进行了排除重复处理工作,以避免重复计算的问题。在上述这些措施基础上,省还组织专家对汕头清查结果进行了审核评估,严格把握了汇总结果的数据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