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本文对2019年上半年汕头市固定资产投资运行情况进行分析,指出需要关注的问题,同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2019年上半年 固定资产投资 情况分析
今年以来,我市狠抓项目建设,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有效投资持续发力,全力推动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投资内部呈现许多新的变化,结构调整呈现持续优化深化的良好态势。
一、投资运行的整体情况
今年上半年,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8%,增速比一季度提高1.6个百分点。其中:项目投资同比增长20.1%,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1.4%。 在全省范围来看,汕头投资增速比全省(10.5%)和粤东西北地区(6.6%)分别高2.3个和6.2个百分点,在全省各市中居第五位。
(一)三大产业投资结构有所优化
上半年,汕头三大产业投资增速呈“两低一高”态势,第三产业投资额占比达57.5%,较去年同期提高2个百分点,三大产业结构有所优化。第一产业投资同比下降25.9%,投资额偏少,仅占投资总额的0.1%;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长6.8%,增幅较一季度提高4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资同比增长6.6%;第三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7.8%,拉动整体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8个百分点,是全市投资增长的主导力量,其中,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等行业,同比增速均在40%以上。
(二)基础设施建设步伐逐月加快
上半年,我市基础设施完成投资335亿元,增长68.3%,增速在全省地级市中排名第一位,增速比一季度提高25.1个百分点,占我市固定资产比重为34.1%,分别拉动项目投资和整体投资增长20.3个和15.6个百分点,其中对项目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100.9%。分行业来看,潮阳、潮南练江流域综合整治项目全力推进,带动污水处理行业爆发式增长,增速高达1106.6%;市政基础设施加大补短板力度,中心城区路网快速化升级改造项目全面启动建设。汕湛高速、潮汕环线高速全面铺开建设,牛田洋快速通道、凤东路等重大PPP项目用地取得较大进展,建设进度加快。
(三)国有经济投资高速增长
上半年,全市内源性经济投资264.96亿元,同比增长9.1%,其中:国有经济投资71.46亿元,同比增长36.4%,充分发挥国有经济在全社会中的示范带动效应;在乡村振兴、新农村示范,创文等系列项目的带动下,集体经济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完成投资22.09亿元,同比增长122.5%。
(四)民生相关领域投资加快投入
我市持续加大民生领域投入,增进民生福祉,相关领域投资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市加大力度打造粤东医疗中心,上半年共有10个超亿元的医院新建、异地扩建项目在建,在白求恩医院、国瑞医院、中医院易地扩建、澄海人民医院异地搬迁等项目的带动下,医院类项目投资增长17.8%。我市推动实施三期发展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学前教育资源不断扩大,财政投入明显增加,“入园难”问题得到缓解,学前教育实现公益普惠性发展,学前教育类投资同比增长155.1%。另外:文化艺术业投资增长118.8%;娱乐业投资增长13.2%,大大丰富了人民文化生活。
(五)制造业投资出现负增长
上半年,受环保政策调整及市场环境、生产成本上升、部分产品价格下降幅度较大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制造业企业投资意愿下降,制造业完成投资351.91亿元,同比下降4.2%,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35.8%。其中:先进制造业方面,同比增长0.7%;高技术产业(制造业)方面,同比下降26.9%;纺织服装方面,为加快推进练江流域综合整治,潮阳、潮南两区对183家印染企业集中关停,多家染厂搬往福建投资,导致纺织服装企业投资意向低,上半年投资同比下降26.5%。
(六)加快项目落地,新开工项目明显增多
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行乡村振兴战略,不断优化基础设施,加快城乡建设步伐,补齐短板,在教育、卫生、环境保护等方面加大固定资产的投入,上半年,汕头共有新开工项目2673个,占全省(500万元以上项目)的四分之一,项目个数比上年同期增加512个,增长32.1%,增速比一季度加快2.2个百分点;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长19.9%,增速比一季度回落2.1个百分点。
二、存在的问题
(一)房地产投资有效支撑减弱
今年以来,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缓慢,上半年完成投资178.10亿元,同比下降11.4%,增速较一季度回落16.4%。同期商品房销售面积203.2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3.6%,房地产企业投资投资动力不足。同时,今年新增房地产开发项目数量少,且投资规模普遍较小,导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处于低位,对我市固定资产投资支撑作用明显减弱。
(二)在建项目数量多,规模小;大项目数量少,占比低
当前我市新开工项目平均规模3718万元,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投资零散容易造成重复投资,对投资保持快速增长支撑力不足。全市在建项目3346个,其中5000万元及以上在建项目个数仅297个,亿元以上项目仅216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占项目投资比重仅33.1%,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全市投资增长主要依靠5000万元以下项目拉动,对投资总量增长贡献率达77.1%,拉动投资增长9.1百分点。
(三)民间投资增速大幅回落
上半年,我市民间投资与去年同期投资额基本持平,增速比上年末回落13.7个百分点,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较去年同期低7.7个百分点。且民间投资领域过于集中,超七成投资集中在工业和房地产开发业。民间投资中工业项目完成投资占全部民间投资比重为52.9%;房地产开发项目占全部民间投资的比重为21.5%。
(四)高新技术及先进制造业投资不足
纺织服装、橡胶和塑料制品、文教工美和体育娱乐用品制造业等传统工业行业占工业投资比重超八成。而高技术产业投资、先进制造业投资虽有力支持了工业向中高端迈进,但没有延续去年的增势,上半年分别下降26.9%和微增0.7%,且占比重较低,高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仅为1.5%和7.5%,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5.1%和10.4%)。
(五)农业投资力度有待加强
上半年,我市第一、二、三产业投资比重分别为0.1%、42.4%、57.5%,一产比重明显偏低。其中,农业投资同比下降25.9%,较一季度大幅回落58.1个百分点。农业投资的不足,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投入的影响非常大,难于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
三、几点建议
在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复杂严峻、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我市需进一步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华侨实验区和亚青会契机,优化投资结构,扩大有效投资,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步伐。
(一)加快前期工作,力促项目落地
全力做好市重点项目和亚青会相关项目的前期工作,全面推动练江流域潮阳、潮南区各污水处理厂及管网工程、潮汕环线、苏埃隧道等在建项目建设进度,及时协调解决影响项目工作进度的重、难点问题。对前期工程加快开工建设手续的办理,确保项目按期早日落地开工建设。特别关注已开工建设但项目手续未完善的项目,应督促、协调建设单位及时办理相关手续,以便及时入库列统,发挥重大项目对投资增长的拉动和支撑作用。
(二)保持投资规模,扩大有效投资
在保持全市投资规模持续稳定增长的同时,聚焦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项目,抓住青亚会的契机,着力提高投入产出效益,把扩大投资规模与优化产业结构结合起来。调节好投资节奏,保证“项目链”不断节。适当提高一产投资在全社会总投资中的比重,改善二产投资的内部结构,适当加大服务业投资比重,特别是现代高端服务业的投资力度,确保三次产业协调稳步发展,促进投资向实体经济集聚。
(三)继续优化投资环境
优化投资环境,提高企业投资意愿。一是要在制度上提供坚实保障,减少市场准入限制,加大开放力度。二要在科学管理服务上下功夫,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破除制约市场发挥效力的体制机制障碍,让企业将更多精力放在生产经营上。
(四)拓宽资金筹措渠道促项目进度
资金是项目建设的必备基础条件,要加快创新投融资方式,通过预算内投资、专项建设基金、开发性金融贷款、银行贷款、股权基金、PPP、发行债券等融资渠道,全力争取项目建设资金;要发挥好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用好资本金投入和适当贴息方式,规划好重大项目的投资包。要创新投融资机制,畅通投资项目融资渠道,建立健全政银企社合作对接机制,多渠道筹措资金,确保建设进度。
供稿单位:农村与投资统计科
撰 稿:陈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