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全市经济平稳运行,经济增长全省靠前,全市建筑业实现较好增长,有力支持全市经济发展。
一、全市建筑业生产情况
(一)市场稳定,生产经营情况良好
2018年上半年,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下简称“资质内总专包建筑业企业”)总产值239.48亿元,同比增长12.1%,全市建安工程量增幅8.6%,生产经营平稳增长。
从经济类型看,上半年全市资质内建筑业企业均为内资企业,上半年全市国有及国有控股建筑企业总产值82.18亿元,同比下降3.3%,占全部资质建筑业产值的34.3%,私营建筑企业占主导地位。
从资质等级看,上半年全市总专包建筑企业165家,其中,特、一级企业29家,完成总产值181.23亿元,完成产值占全部比重的78.5%;资质较低的二、三级资质企业136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1.45亿元,占全部总产值的21.5%;二、三级资质建筑企业单位数虽然占全部建筑业企业的82.6%,但其施工量仅占市场份额五分之一。
从行业类型看,上半年全市主要是房屋建筑业形成的产值,达398.90亿元,占全部建筑业总产值的76.0%,同比增长7.5%;土木工程建筑业增长最快,上半年完成产值45.99亿元,增长35.7%。
(二)签订合同额上升,工程储备量充足
上半年,全市资质内总专包建筑业企业共签订合同额122.09亿元,同比增长35.5%,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27.7个百分点;其中本年新签合同额292.53亿元,增长3.0%,比去年同期下降35.1个百分点。企业承揽工程量较上年有大幅提升,但大部分集中在去年签订的合同,新签合同额的提升幅度相对较低,充足的工程量保障企业本年正常的生产施工活动,为全年建筑业增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营”减“增”增,“营改增”实施结果逐步反映
上半年,全市资质内总专包建筑业企业上交税金总额10.64亿元,同比增长36.7%,其中税金及附加2.67亿元,同比下降七个百分点;应交增值税7.77亿元,同比增长64.2%。从2016年5月开始,建筑业纳入“营改增”范围,2016年5月1日之后开工的工程全部以增值税方式缴纳税金,随着实施“营改增”前的项目逐步完结,税金及附加逐步下降,应交增值税相应增加。
(四)负债减轻,经营压力放缓
上半年,我市资质内总专包建筑业企业应收工程款113.69亿元,同比下降25.4%;企业负债307.61亿元,同比下降18.9%。应收工程款和企业负债两指标双双下降,减轻企业资金流动压力,利于市场灵活运转。
二、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一)发展程度偏差较大,行业结构布局应合理调整
我市建筑业多以房屋建筑为主,结构相对单一,147家有生产活动的总专包建筑企业中,房屋工程类建筑业企业85家,占比57.8%,完成产值占全部总专包企业产值的76.0%;与基础设施关联度较高的土木工程建筑业企业21个,占全市总专包资质企业的14.3%,完成产值占全部总专包企业产值的19.2%;而其他类型建筑业企业41家,完成产值仅占全部的4.8%。
(二)用工需求不减,高级技术人才招工困难依旧
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建筑业从业人员13.62万人,同比增长3.0%;工程技术人员1.3万人,同比下降9.9%。在本季度进行“生产经营景气状况”调查中,有100家企业反映存在招工困难的问题,占参与调查企业的59.2%,其认为“招工难”的主要原因前两项分别是“求职者对薪酬期望过高”(占42.0%)、“符合岗位要求的应聘者减少”(占38.9%)。企业最需要和缺少的人员为“高级技工”,占全部选项的43.0%。虽然78.1%的企业对下季度的用工需求基本持平,但企业用工需求大,技术人员招工难问题的存在依旧困扰企业发展。
三、意见建议
(一)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企业竞争力
政策上应引导企业适应现代化大工业生产方式和生态环境要求,紧抓社会快速发展,全国全省城镇化建设大推进的机遇,延伸产业链,强化自身优势,探索符合自身发展的新路子,新模式,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增强竞争力。积极培育龙头企业,积极扶持专业企业做专做精,引导中小型施工成本企业向专业化企业发展,促进不同类企业差异化发展,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
(二)提升员工福利待遇,增强企业凝聚力
建筑业人员需求量、工人流动性相对较大,企业应在保持现有招工渠道和力度的基础上,拓宽招工渠道,适当提升职工福利,改善职工工作环境,保障职工基本权益。同时,企业内部建立技能培育体系,提升从业人员专业技能,多管齐下引进技术型人才,满足企业发展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