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汕头市统计局 > 统计资料 > 统计分析
分享到:
2018年上半年汕头经济运行情况
  • 2018-09-28 15:20
  • 来源:汕头市统计局
  • 发布机构:汕头市统计局
  • 【字体:
  • 今年以来,我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增长基本面没有发生大的变化。

    一、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一)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经济增长形势好于全国、全省。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68.30亿元,同比增长7.5%,增速居全省第6位,分别高于全国、全省0.7和0.4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8.70亿元,增长2.5%;第二产业增加值565.74亿元,增长9.4%;第三产业增加值553.86亿元,增长5.9%。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4.2:48.4:47.4。

    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排位在全省靠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1%,高于全省4.9个百分点,居全省第3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2%,高于全省5.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4位;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增长22.7%,高于全省7.8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位。

    (二)从三大产业看,农业总体保持稳定,工业生产发展加快,服务业出现回落

    农业总体保持稳定。上半年,全市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48.70亿元,同比增长2.5%,比上年同期回落0.7个百分点。其中,林业、渔业生产较为稳定,上半年完成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7.2%和3.7%;种植业有所放缓,畜牧业生产下降,同比分别增长1.8%和下降0.4%。

    工业生产发展加快。上半年,工业持续加快发展对全市经济稳定增长起到关键性作用,对经济的贡献率达到58.8%,比上年同期提高17.4个百分点。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21.27亿元,同比增长11.1%,比上年同期提高1.9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提高0.4个百分点,今年以来增速保持稳步提升势头。大多数行业保持增长,全市规模以上30个工业制造业行业大类中,有25个行业增加值正增长,其中有15个行业实现两位数增长。传统支柱产业支撑有力,食品医药、纺织服装、工艺玩具和电子信息产业合计实现增加值占规上工业的比重近五成,增速分别比规上工业快3、2.8、2.4和2.1个百分点。中小微型企业拉动突出,完成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9%,高于规上工业0.8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比重高达九成,是全市工业经济较快增长的坚实基础;1-5月,中小微型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5.4%,高于规上工业5.4个百分点,显示中小微型企业保持较强活力。年产值10亿元以上企业提速增长,全市年产值超10亿元以上企业共14家,今年以来增长加快,增速逐月提升,上半年完成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9%,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4个百分点,是工业经济较快增长的重要力量。

    服务业出现回落。上半年,我市服务业发展步伐变缓,实现增加值553.86亿元,同比增长5.9%,分别比上年同期和今年一季度回落4.8和1.9个百分点。房地产业和其他非营利性服务业的回落是直接影响服务业增长的最主要原因,上半年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11.2%,同比回落107.6个百分点,影响房地产业增加值下降3.2%,对服务业的贡献率比上年同期深度回落32.1个百分点;财政八项支出低位增长3.6%,同比回落15.2个百分点,影响非营利服务业增加值下降1.5%,对服务业的贡献率比上年同期大幅下降17.1个百分点。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是服务业稳增长的主要拉力,邮政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增长13.6%,电信业务总量高速增长,带动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长25.2%。

        (三)从三大需求看,投资增长仍然维持在较高区间,消费市场稳中趋缓,出口形势不容乐观

    投资增长仍然维持在较高区间。上半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5.2%,比上年同期回落13个百分点。服务业投资是支撑全部投资增长的最重要动力,在一、二产业投资回落的情况下,全市完成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32.3%,增速超过工业投资31.7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达到55%,有力拉动投资较快增长。基础设施、房地产开发投资保持快速增长,基础设施投资增长48.7%,房地产投资增长29.5%,分别比全部投资快33.5和14.3个百分点。50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增长迅速,全市5000万元以上在建项目共265个(不含房地产开发),其中超亿元项目182个;完成投资同比增长70.2%,对投资保持较快增长起到重要的拉动作用。

    消费市场稳中趋缓。上半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83.35亿元,同比增长9.2%,比上年同期回落2.2个百分点,今年以来增速逐月小幅回落,但波动仍处于合理区间。出行类商品增长放缓对消费市场影响较大,受进口车关税政策调整影响,多数有购车意愿的消费者持币观望,占全市批零业零售额比重54.3%的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1.1%,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8.9个百分点;汽车销售回落影响石油类商品零售额低速增长5.3%。传统生活类商品销售遇冷,粮油食品类、服装鞋帽纺织品类零售额增长较慢,饮料类、烟酒类、日用品类零售额均出现负增长。消费升级类商品销售形势良好,全市书报杂志类、体育娱乐用品类、化妆品类、金银珠宝类商品增长均17%以上,由于升级类消费规模偏小,难以支撑消费品市场较快增长。

    出口形势不容乐观。上半年,全市进出口总额259.1亿元,同比下降1.3%,比上年同期回落2.8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形势持续低迷,上半年全市出口总额182.8亿元,同比下降4.8%,降幅比上年同期扩大4个百分点,剔除春节因素,自2017年起出口总额月度增速基本都处于负增长状态;进口形势好于出口,上半年全市进口总额76.3亿元,同比增长8.4%,基本与上年同期持平。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依然疲软,服装、家具、塑料制品等产品出口均为负增长。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不断萎缩,上半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仅为7.2%,出口额下降8.8%,降幅比上年同期扩大6.5个百分点。劳动密集型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低迷形势对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一定影响,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完成出口交货值同比下降2.4%。

    (四)经济运行的积极因素

    现代工业产业增势良好。上半年,全市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1%,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8个百分点,连续8个月增速超过10%。其中,医药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等代表性产业发展加快,实现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8.1%、20.9%和14.9%。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56.8%,产业发展后劲有所增强。

    现代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增长快于全部服务业。上半年,全市实现现代服务业增加值271.55亿元,同比增长7.4%,增速超过全部服务业1.5个百分点,占服务业比重达到49.0%,占比同比提高2.5个百分点;实现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277.25亿元,同比增长11.3%,增速高于全部服务业5.4个百分点,占服务业比重达到50.1%,占比同比提高3.1个百分点。

    经济效益总体向好。企业效益继续改善,1-5月,全市规上工业资产负债率40.9%,同比降低0.4个百分点;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82.64元,比全省低1.7元;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0.0%,比上年同期提高9.2个百分点;企业资金回笼速度提高,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比去年同期缩短2.3天。税收收入稳步提升,上半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9.06亿元,同比增长8.0%。其中税收收入51.93亿元,增长15.2 %,比全省高1.9个百分点,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65.7%,比上年同期提高4.1个百分点。

    支撑经济增长的要素保障继续累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氛围不减,上半年,全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同比增长51.3%,其中新登记企业增长33.5%,均高于上年同期增速。物价温和上涨,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1.8%,涨幅比上年同期上升0.6个百分点,说明我市供需较为平稳。就业形势保持平稳。上半年,全市累计城镇新增就业人数3.05万人,同比增长1.7%;城镇登记失业率2.436%,比上年同期降低0.024个百分点,控制在年度目标范围内。

        二、经济运行下行压力加大

    (一)工业经济较快发展的基础不够坚实

    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仍然较大。工业企业减产面较大。上半年,全市减产企业610家,减产面达到30.7%,比一季度继续扩大,其中,减产产值前100名的企业,合计减产量占全部减产量比重超过七成,大幅拉低全市规上工业增速。制造业利润不高。上半年,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10%,但主要得益于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的贡献(增长53.7%),制造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仅7.0%。

    重点工业企业难以形成带动效应。近年来,我市大型企业、上市公司和总部企业等重点企业发展偏慢,对全市经济难以起到领头羊作用。上半年,大型企业、上市公司和总部企业实现增加值分别增长5.7%、2.6%和3.2%,均大幅低于低于规上工业增速,合计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仅为三成;全市规上高新技术企业363家,实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9%,比全部规上工业低6.2个百分点,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仅两成,贡献率较低。

    制造业投资继续回落。我市工业企业以劳动密集型的民营中小企业为主,受劳动力和生产成本等因素上涨影响,增资扩产的主观意愿不足。上半年,全市完成工业投资同比仅增长0.6%,比上年同期大幅回落22.7个百分点,为近年来的最低增速。其中,占工业投资比重高达九成的制造业投资继续负增长,同比下降1.4个百分点,降幅比一季度扩大1个百分点;30个制造业行业中,有20个行业投资负增长,其中文教工美和体育娱乐用品业、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行业投资额同比分别下降47.7%和42.3%。

    金融贷款投向实体经济力度不强。上半年,全市工业贷款同比增长8.1%,其中占比最大的制造业贷款同比增长7.4%,而个人购房贷款增长高达42.5%,金融业对实体经济的扶持未有明显增长。

    (二)服务业止跌回暖的趋势不明显

    传统服务行业发展步伐趋缓。传统商贸业发展回归常态增长,上半年批发业增加值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7.2个百分点,零售业、餐饮业增加值增速连续6个季度低于5%,很难寄望这部分行业对下半年经济增长有较强拉动。交通运输行业特别是港口运输行业不景气。近年来,我市公路、水路运输货运量增速基本处于个位数区间,港口运输发展低迷,上半年全市货运量增长5.8%,港口货物吞吐量下降15.7%,其中集装箱吞吐量仅增长3.2%,运输行业作为经济先行风向标,景气度不高,显示市场对未来经济预期难以乐观,也表明我市作为“一带一路”沿海15个主要港口城市之一的资源优势没有充分发挥。

    现代服务业回落趋势明显。受房地产业、金融业回落影响,我市现代服务业增长明显弱于去年。受上年住房消费需求充分释放和今年房贷政策趋紧影响,初步预计,下半年商品房销售市场将进一步扩大回落幅度,并进一步拉低房地产业增加值增速;受证券业、保费收入低增长的影响,上半年金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6%,比上年同期回落1.2个百分点,近两年来金融业发展没有明显起色。

    服务业增长点不多不强不均衡。上半年全市营业收入超亿元的规上服务业企业仅15家;在规上服务业涉及到的10个行业门类中,不管从企业数和营业收入来看,主要集中在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两大行业,而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卫生和社会工作、居民服务修理等行业的企业规模严重偏小,服务业各行业发展不均衡局面未有实质性改观。今年以来,规上服务业发展总体不快。

    (三)投资后劲不足制约实体经济加快发展

    新开工项目少、规模小。上半年,我市新开工项目2161个(不包括房地产项目),同比仅增长1.3%。其中投资规模5000万元以上项目仅46个,项目个数仅占全部新开工项目的2.1%。2018年299个重点项目中,有近六成项目由于未正式开工或资料不齐全未能入库列统。2017年以来全市发改系统审批、核准、备案的551个项目中,有近300个项目未能入库列统。新开工制造业项目以中小型项目为主,平均规模仅3132万元,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项目存量不足。据现有投资项目数据来看,我市投资规模5000万元以上项目存量873亿元,按2017年投资规模5000万元以上项目建设周期4.4年来推算,这部分项目在下半年可完成投资额仅接近100亿元。如果没有大量的新项目特别是大项目开工建设和入库列统,全年保持较快的投资增速难度很大。

    综合当前经济运行情况,下半年全市经济运行将面临较为严峻的形势。为抓好下半年经济工作,确保全年经济稳步增长,建议:加强经济形势监测,认真研判区域性、行业性、苗头性问题,及时跟踪重点企业、重点行业运行情况,采取积极措施化解经济运行压力。认真落实中央将出台的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松紧适度的货币政策、省将出台的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优化要素资源配置,为微观经济运行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和基础设施投资项目建设,着力补齐发展短板,尽快形成产业发展新的支撑。加强“四上”企业培育,形成经济新的增长点。

    相关附件: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汕头市统计局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