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半年,全市建筑业生产保持了稳中有增的发展态势,各项指标增长良好,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全市建筑业生产情况
(一)市场运行正常,建筑业企业数量保持稳定。
2017年,全市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167家,比去年同期减少1家;国有及国有控股建筑企业30家,比去年减少1家。其中,全市总承包和专业承包有工作量建筑企业148家,比去年同期减少3家,同比下降2.0%。截止6月末,全市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中,特级资质建筑企业1家,一级资质建筑企业比去年新增1家,数量达到28家,二级资质建筑企业53家,三级及其他资质建筑企业85家,分别占全市建筑企业个数的0.6%、16.8%、31.7%和50.9%。
(二)生产经营总体发展平稳向好,高资质企业支持作用明显。
上半年,全市资质内建筑业企业创值稳步增长,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共167家,完成总产值213.57亿元,同比增长13.7%,增速居全省第9位,位次比一季度上升7位。全市承建能力、配套能力、专业实力较强的总专包特、一级资质企业29家,占全市企业17.4%,完成产值162.1亿元,占全市总产值75.9%,对我市建筑业生产经营起重要支撑作用。
上半年建筑业增加值48.0亿元,增长12.4%,占GDP比重为4.5%,为全市经济稳定发展添砖加瓦。
(三)签订合同额稳步增长,工程储备充足。
上半年,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共签订合同额900.7亿元,同比增长7.8%,增速提高1.9个百分点;其中本年新签合同额284.0亿元,增长38.1%,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27.8个百分点。企业承揽工程量较上年略有提升,新签合同额的大幅提升保障企业本年正常的生产施工活动,为全年建筑业增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企业效益有较大提升,发展势头良好。
上半年,全市建筑业企业实现营业利润8.87亿元,同比增长14.6%;企业利润总额8.82亿元,同比增长19.9%。利润总额的快速增长,为我市建筑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二、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一)行业结构单一
我市建筑业多以房屋建筑为主,结构相对单一,148家有生产活动的总专包建筑企业中,房屋工程类建筑业企业85家,占全部总专包企业的57.4%,完成产值占全部总专包企业产值的78.9%;与基础设施关联度较高的土木工程建筑业企业22个,仅占全市总专包资质企业的13.2%。
(二)经营压力增大
上半年,我市建筑业企业应收工程款152.34亿元,同比增长259.7%,比去年同期提高290个百分点;企业负债380.49亿元,同比增长71.1%,比去年同期提高55个百分点。应收工程款和企业负债的增加,给企业资金流动添加压力,不利于企业运转。
(三)招工困难依旧
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建筑业从业人员13.0万人,同比增长7.7%;工程技术人员1.5万人,同比下降2.0%。在本季度进行“生产经营景气状况”调查中,有94家企业反映存在招工困难的问题,占参与调查企业的56.6%,其认为“招工难”的主要原因前两项分别是“求职者对薪酬期望过高”(占41.0%)、“符合岗位要求的应聘者减少”(占36.1%)。企业最需要和缺少的人员为“高级技工”,占20.5%。用工需求大,招工特别是技术人员招工难问题依旧困扰企业发展。
三、相关建议
(一)引进企业落地,提升企业资质等级。建筑企业资质等级新标准出台后,对建筑企业有了更高的要求。各级政府应当支持和鼓励本地建筑企业调结构、稳增长,通过联合协作进行兼并重组,组建具有一定规模的建筑企业(集团),发挥规模优势,提升企业资质;同时,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引导在汕施工的外地企业在本地进行注册,并尽可能加大对本地建筑企业扶持力度,丰富本地企业的行业类型,打造本地企业品牌,不断提高其自身综合实力。
(二)提高技术水平,降低运营成本。在目前人工、原材料等费用逐步上升的背景下,建筑业企业需加大技术创新,大力吸引技术人才,同时加强对普通工人的技术培训,通过创新和技术优势以降低建筑业成本,增强成本优势。
(三)加强人才培养,提高队伍素质。企业要加强内部管理,搞好业务人员培训,加大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全面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并合理提升福利待遇,确保有一支稳定的技术过硬的建筑施工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