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业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一)工业生产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增幅居全省第四。一季度,全市规上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48.08亿元,同比增长9.4%;完成工业增加值152.13亿元,同比增长9.2%,增幅高于全省平均2.1个百分点,同比提高3.7百分点(表)。其中,重工业增加值增长5.7%,轻工业增长10.7%;在规上工业超九成行业增加值保持正增长,行业面总体向好,增幅超过平均水平的有18个行业。
表 2017年1季度规上工业增加值总量及增速
|
|||||||||||
|
|
|
|
|
|
单位:万元、%
|
|||||
指 标
|
2017年1季度
|
2016年
|
2016年1季度
|
||||||||
累计
|
增速
|
比去年全年增减百分点
|
比去年同期增减百分点
|
累计
|
增速
|
累计
|
增速
|
||||
规上工业
|
1521258
|
9.2
|
-0.4
|
3.7
|
7786696
|
9.6
|
1305255
|
5.5
|
|||
轻工业
|
1075612
|
10.7
|
-0.9
|
-1.1
|
5611368
|
11.6
|
906034
|
11.8
|
|||
重工业
|
445646
|
5.7
|
0.7
|
12.8
|
2175328
|
5.0
|
399221
|
-7.1
|
(二)工业销售总体平稳,产品内销仍居主流。一季度,全市规上工业完成销售产值631.46亿元,增长9.0%,产销率97.4%,略低于去年同期,销售总体平稳。其中,出口形势明显回升。一季度,全市规上工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4.4%,同比提高5.8个百分点,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持续保持正增长态势。内销对全市工业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一季度实现内销销售产值549.89亿元,同比增长9.7%,增幅快于规上工业0.7个百分点,占全部销售产值的87.1%,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产品内销仍居主流。
(三)先行指标积极变化,工业向好迹象明显。今年以来,全市反映经济回暖的先行指标持续向好发展。一是工业用电维持较快增长。一季度,全市工业用电量23.9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4%,增幅比去年全年高1.3个百分点。二是PPI逐月提升。一季度,全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增长2.3%,增幅比去年全年和去年同期提高2.0、3.2个百分点。
二、工业经济运行主要亮点
(一)产业发展亮点。一是传统产业发展稳中有新。一季度,全市纺织服装和工艺玩具等传统支柱产业实现增加值57.72亿元,占比近四成,同比增长11.3%,高于规上工业水平2.1个百分点。传统产业增速总体平稳,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电子商务等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结合带来了“新业态”、“新模式”,如纺织服装行业的“中国质造”、针织家居服行业标准化制定,工艺玩具行业的动画与产品的互动经营等。二是新兴产业引领工业增长。一季度,全市以医药制造为代表的高技术制造业和以装备制造、化工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12.2%和10.7%,增幅高于规上工业3.0和1.5个百分点,特别是高技术制造业对比去年同期的大幅低于规上工业平均水平,增速提速有了显著变化。化学药品原药、中成药、化学试剂和印制电路板等产品产量保持较快速增长,同比分别增长26.9%、13.7%、11.1%和28.9%。
(二)结构升级亮点。一是高端产业比重提高。一季度,全市高技术制造业、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占规上工业的5.3%、14.2%,占比均比去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二是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比下降。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18.3%,占比比去年同期下降2.0个百分点。三是技术改造提升效率。一季度,全市工业投资126.62亿元,其中技改投资18.45亿元,同比增长68.6%。“机器换人”见成效,工业生产效率提高。2月末,全市规上工业劳动生产率为14.21万元/人·年,同比增长2.4%。
(三)企业培育亮点。一是超亿元产值企业突破百家。一季度,全市累计完成产值亿元及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02家,占规上工业企业的5.5%,同比净增31家;实现产值232.93亿元,占规上工业的35.9%,同比增长7.9%,对规上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为31.1%,对工业发展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二是上年新上规模企业为工业增长注入新动力。一季度,全市上年新上规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5.8%,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16.6个百分点;拉动规上工业增速0.4个百分点,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对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4.2%,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
(四)供给侧改革亮点。在持续深化全市工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三去一降一补”部分成效持续巩固。一是去库存方面。2月末,全市规上工业产成品存货91.53亿元,同比增长1.4%,产成品存货自去年下半年以来保持负增长或低位增长。二是去杠杆方面。2月末,全市规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40.8%,同比下降1.3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低14.7个百分点。三是补短板方面。科技型企业稳定增长,一季度,全市规上高新技术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0.38亿元,占规上工业比重20.0%,占比同比提高5.6个百分点;同比增长8.9%,增速同比提高10.4个百分点,仅略低于规上工业平均水平。
三、存在问题
(一)工业品价格剪刀差降低企业利润。一方面,虽然工业品出厂价格有所上涨,但是原材料购进价格上涨更快。2017年1-3月份,全省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4.3%;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高达5.8%。另一方面,全市的产品结构以加工工业和生活资料为主,原材料工业不多,采掘工业忽略不计,更大程度的影响了全市工业企业的利润,1-2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7.3%,其中制造业利润增长2.2%。在全省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中,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5.8%,其中,采掘工业价格上涨32.2%,原材料工业价格上涨9.9%,加工工业价格上涨4.3%;生活资料价格同比上涨1.8%。
(二)成本费用增长加快。1-2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发生主营业务成本296.56亿元,同比增长10.0%,增幅同比提高3.3个百分点,高于同期主营业务收入增速0.4个百分点;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82.38元,比去年同期提高0.32元;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5.9%,低于去年同期1.1个百分点。发生期间费用合计40.7亿元,增长18.7%,增幅同比提高6.6个百分点。其中,销售费用增长21.2%,增幅同比提高6.3个百分点;管理费用增长17.5%,增幅同比提高4.3个百分点;财务费用增长15.4%,增幅同比提高14.2个百分点。
(三)产业升级任务艰巨。近几年,全市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有所加快,部分具备实力的大企业率先突破瓶颈,实现转型发展、生产效率提升,但大部分企业仍采用传统、低效的技术、生产和商业模式。全市八大支柱产业中,占比前三位的纺织服装、化工塑料和工艺玩具产业三大产业中科技型企业(高企、成立技术研发中心企业)的占比仅9.6%,低于全市科技型企业占比(15.4%)5.8个百分点。此外,一季度高技术制造业和先进制造业虽然增速均高于规上平均水平,但总量占比仍然偏低,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仅为5.3%和14.2%,远低于全省29.0%和51.3%的占比,并且近年比重提升幅度不明显,与全省趋势不同步。
(四)重点企业增长缓慢。一季度,全市规上工业中26家上市公司增加值增长6.4%,低于规上工业平均水平2.8个百分点,仅拉动全部规上工业增长0.6个百分点。一季度,全市规上工业减产面为24.5%,减产幅度达到21.7%,减产面和减产幅度虽然低于去年同期,但户均减产产值量达到723万元。
四、建议
今年以来,全市工业企业成本费用增长较快,对企业效益提升形成一定压力。有关部门一是要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服务力度,进一步清费减负,积极帮助企业降成本,促进企业效益提升,增加企业生产的信心和动力。二是要加快推进“机器换人”,促进企业减员增效,力争在玩具、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上取得较大突破。三是要加快企业“两化”深度融合,提升企业在购销存、生产制造、物流配送、客户关系等方面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四是要注重用新技术新业态全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使“互联网+”“机器人+”“标准化+”与传统产业广泛融合,要引导企业形成自己独有的比较优势,发扬“工匠精神”,加强品牌建设,增强产品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