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市全力推进 “创新驱动”、“促进粤东西北振兴发展”战略形势下,全市建筑业延续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实现良好开局。
一、建筑业市场运行主要特点
(一)生产增长态势良好
我市建筑业依托去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呈现良好增长态势。一季度实现建筑业总产值81.6亿元,同比增长12.0%;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1.0亿元,同比增长12.2%,增速比全省高9.2个百分点,全省排名第六位。
从经济类型看,一季度全市国有及国有控股建筑企业总产值为32.5亿元,同比增长7.5%,占全部资质建筑业产值四成,民营建筑企业完成产值49.1亿元,同比增长16.1%,增速比去年同期高6.5个百分点,民营企业仍占市场主导地位。
从资质等级看,一季度全市总承包和专业分包建筑企业167家,其中:特、一级资质企业29家,完成建筑业产值61.2亿元,同比增长11.3%,比去年同期提高4.7个百分点;二、三级资质企业138 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0.4亿元,增长14.2%,占全部总产值的25.0%。
从行业看,一季度全市主要是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形成的产值,达61.4亿元,占全部建筑业总产值的75.2%,同比增长13.6%。
(二)经济效益稳步提高
一季度我市建筑业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实现较快增长。全市建筑业企业主营业务实现收入94.3亿元,同比增长16.7%。实现利润总额3.38亿元,同比增长33.0%,增幅比上年全年提高5.1个百分点,同比一季度增长10个百分点,呈现逐步上涨趋势。从建筑业四大行业的主营业务收入看,同比增长呈现“三增一减”,其中,房屋建筑业主营业务收入75.6亿元,同比增长21.7%;土木工程建筑业主营业务收入13.7亿元,同比下降9.2%;建筑安装业主营业务收入2.8亿元,同比增长17.5%;建筑装饰和其他建筑业主营业务收入2.2亿元,同比增长78.5%。可以看出房地产行业的积极态势,有效带动了房屋建筑业和建筑装饰业的增长。
(三)人员素质整体增强
今年来我市建筑业继续发挥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劳动力的作用,为市场提供了大量新的就业机会。一季度我市建筑业直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人数达到12.0万人,同比增长2.2%,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4万人,同比增长8.6%,复合型人才的增加有利的支撑了企业的良性发展。
二、存在问题
(一)企业经营压力加大
一是成本上升成为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一季度营业成本87.5亿元,同比增长20.9%。主要原因在于企业雇员工资连年上涨,运输费用加大,钢材、板材、水泥等建筑材料价格上涨较快。
二是亏损企业数量上升,本季度亏损企业48家,同比增加6.7%,亏损总额0.25亿元,同比上涨3.4%,市场整体情况存在压力。
三是签订合同额下降,工程储备总量减少。一季度,全市总承包和专业分包建筑企业签订合同额678.7亿元,同比下降5.5%。其中,上年结转合同额下降10.5%,本年新签合同额增长26.9%。
(二)“营改增”全面推行给企业带来新考验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要求自2016年5月1日起,将建筑业等全部营业税纳税人纳入试点范围,由缴纳营业税改为缴纳增值税。此政策直接影响营业税金这一指标,本季度全市资质内企业营业税金及附加1.1亿元,同比下降64.5%,加上应交增值税,本季度税收总额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这一政策的实行对建筑业这样一个综合性行业影响颇大,其上下游行业是否实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关系到建筑企业能否取得抵扣的增值税税票,对建筑企业征税范围将带来较大的影响,需要重点关注。
三、建议与对策
(一)培养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高资质等级建筑企业具有资本雄厚,专业技术能力领先等较强综合竞争力,我市建筑业行业龙头企业仍然偏少,以中小企业居多,市场占有率有待提高。应通过合理政策引导企业以市场为导向,进行资源整合,实施品牌战略,加快培育一批技术先进,经营效益好,信息渠道畅通,有竞争力的大型企业。
(二)积极迎对“营改增”带来的挑战和机遇。企业作为税改的主角必须充分理解税改的政策发展方向,整合公司资源,完善财务制度,抓住这次税改机遇,及时调整企业的策略,积极应对增值税扩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