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我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市经济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提质。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850.01亿元,同比增长8.4%,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5和0.4个百分点,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产业结构继续优化,发展效益稳步提升,实现“十二五”圆满收官。
一、全年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一)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在全国、全省经济步入新常态的情况下,我市经济发展显现出韧性良好、支撑坚固、增长稳健的可喜态势。GDP增速在全省21个市中排第9位,比2010年前进了11位,在粤东西北12市中排第5位。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97.31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956.69亿元,增长7.4%;第三产业增加值796.01亿元,增长10.4%。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5.3∶51.7∶43.0,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较2014年提高1个百分点,凸显结构转型的积极信号。
(二)工业生产总体平稳,转型升级有新进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3000亿元大关,达到3010.39亿元,增长9.1%;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04.85亿元,增长7.5%。工业产业结构持续改善。内资企业实力不断增强,内资企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82.5%,远超外资企业;高附加值行业不断发展壮大,附加值较高的化工、通用设备制造业和医药的工业总产值分别比去年增长16.7%、14.1%和9.7%,均高于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现代产业生产有所回暖。先进制造业实现增加值96.62亿元,占规上工业比重13.7%,同比增长8.9%,高于全部规上工业1.4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实现增加值36.00亿元,同比增长6.6%,生产开始出现回暖趋势。民营经济活力更趋活跃。规上民营工业实现增加值527.28亿元,占全部规上工业超7成,同比增长11.3%,高于全部规上工业3.8个百分点,有力支撑全市工业平稳增长。
(三)服务业发展强劲,成为经济增长主动力。服务业实现增加值796.01亿元,增长10.4%。比2014年提高1.8个百分点,对GDP增长贡献率达到50.3%,比工业贡献率高出8.1个百分点。服务业加快发展,进一步增强了粤东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功能。现代服务业发展形势喜人。现代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17.88亿元,增长12.6%,比全部服务业高2.2个百分点;占全部服务业的比重大幅提升,达到39.9%,比去年同期提高0.9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用电量增速远超过全社会用电量,反映出良好的增长势头。其中,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用电量增长41.5%,电信和其他传输服务业用电量增长8.2%,金融业用电量增长7.4%,分别比全社会用电量增速高出39.3、6和5.2个百分点。服务业高端化发展水平有了明显提升。受互联网金融政策和资本市场活跃的带动,证券业、保险业推动金融业增加值增长13.8%,高出服务业增速3.4个百分点。4G移动电话、互联网及相关行业等新兴业态发展迅速,推动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增加值增长13.2%,高出服务业增速2.8个百分点。现代物流快速增长,快递业务量在全国排名35位,列全省第6位,粤东西北第1位。房地产业健康较快发展。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38.5%,同比提高45.2个百分点,比全国增速高32个百分点;房地产业增加值增长11.7%,同比提高15.4个百分点。
(四)投资保持较高热度,消费市场总体畅旺。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快速增长。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74.32亿元,同比增长27.1%,居全省第4位。工业技改投资加大投入力度。完成工业技改投资303.54亿元,增长61.9%,总量居全省第3位,为工业经济提质增效提供动力。装备制造业投资提速明显。完成装备制造业投资77.75亿元,增长44.6%,较去年同期提高23个百分点,其中“工作母机”类制造业高速增长91.9%。民生领域投资高速增长。教育产业投资增长24.9%,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43.6%。民间投资活力进一步释放。民间投资增长33.4%,增幅比全市平均水平高6.3个百分点,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82.5%,比重进一步提升。消费品市场平稳运行,总体畅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39.34亿元,增长12.9%,增速居全省第2位。商品消费整体趋旺,批发零售业销售额增长14.3%。信息消费成为新亮点,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法人企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11.9%。汽车类消费市场活跃,限额以上汽车类累计零售额同比增长19.3%。文化类消费增长加快,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法人企业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68.9%和11.4%。
(五)发展效益稳步提升,要素流动保持适度。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1.26亿元,增长5.9%;财政支出279.06亿元,增长34.1%,其中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及交通运输等民生领域支出合计达209.85亿元,增长48.3%,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75.2%。金融市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强,2015年末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2857.20亿元和1199.00元,分别增长7.1%和11.8%;存贷比为42%,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2015年全年新登记企业5716家,注册资本181.8亿元,分别增长11.9%和24.6%,市场主体总量突破24万户。全市就业人数总体稳定,略有增长。
二、需关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大,增长动力明显偏弱。工业用电保持低位走势。全市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9%,同比回落6.4个百分点;制造业用电量下降1.5%,同比回落9.9个百分点。工业生产低迷状况难以扭转。重点企业生产持续低迷。大中型企业实现总产值同比增长3.5%,比全市规上工业平均水平低5.6个百分点;上市公司、总部企业产值增长极不理想,均为负增长。工业发展后劲仍显不足。新建投产企业仅4家,难以形成新经济增长动力。全市减产企业545家,占规上工业企业个数30.8%,同比增加3.9个百分点。企业盈利形势不容乐观。去年1-11月全市规上工业实现利润总额176.98亿元,同比增长1.2%,增速低于全省6.7个百分点。
(二)传统服务业仍占主体,转型发展仍需努力。2015年传统服务业占全部服务业60%左右,服务业结构转型碰到一些困难。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盈利趋弱。1-11月规模以上服务业单位实现营业收入比同比增长3.5%,实现营业利润同比增长1.9%,营利能力明显偏弱。商品房库存去化压力依旧较大。受前年商品房竣工大幅增长和前期市场销售低迷等因素影响,全市商品房待售面积持续增加,达到286.31万平方米,增长14%,同比扩大37.5个百分点。城市服务和辐射功能亟需完善提升。货运量同比增长6.8%,客运量下降6.8%,同比分别下降7和6.2个百分点;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长0.4%,集装箱吞吐量下降9.6%,反映了经济热度不足,城市服务、辐射功能亟待提升。
(三)投资项目规模偏小,有效投资亟需加强。去年全市新开工项目(不含房地产)2477个,计划总投资1741.29亿元,平均每个项目的计划总投资只有0.7万元。新开工项目中亿元以上项目仅有41个,基本以中小型项目为主,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比重较小,且增速低于工业投资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