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业农村经济情况及特点
(一)农林牧渔业平稳发展。2008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9.95亿元,同比增长2.8%。其中:农业产值45.67亿元,同比持平 ;林业产值0.18亿元,同比下降13.74%;牧业产值25.57 亿元,同比下降0.5%;渔业产值26.31亿元,同比增长10.7%;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22亿元,增长4.5%。农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特色产品和市场优势进一步提升。
1、粮食、蔬菜生产稳定增长。年初,积极应对低温阴雨霜冻天气和暴雨洪涝灾害,全力以赴做好农业抗灾救灾,扎实抓好春耕生产工作,做到早组织、早落实。5、6月份暴雨天气造成病虫害增加,对早稻抽穗扬花、灌浆产生一定影响,但各地及时做好各项防范工作,生长情况良好。夏种秋收期间天气稳定,对农业生产较为有利。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75.23万亩,同比增长2.01%。其中:粮食播种面积106.53万亩,同比增长1.07%;蔬菜种植面积65.73万亩,增长4.29%。粮食总产量达43.51万吨,减少0.1%;蔬菜产量140.09万吨,增长7.39%。积极推进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粮食生产的专业化和规模化生产取得新进展。稻谷、蔬菜、水果等大宗农产品市场需求旺盛,产品价格保持在较高水平。农产品价格维持高位运行,调动农民生产经营积极性。
2、林业生态建设有新进展。全年新增造林面积758亩,迹地更新面积3222亩,育苗面积615亩,植树41.57万株,幼林抚育面积7.74万亩,成林抚育面积10.45万亩。完成“中日友好绿化纪念林”首期工程建设;启动实施国家沿海防护林重点生态建设国债项目、省级林分改造工程及“汕头市木麻黄良种基地”国债项目建设,林业生态建设稳步推进。
3、养猪业增长快。2007年来,由于市场供求关系影响,生猪价格的大幅提高并持续在高位运行,能繁母猪补贴、能繁母猪保险补贴、标准化猪场改扩建项目补贴等扶持畜牧业生产政策的落实,各地出现一轮养猪热。全市生猪出栏头数81.15万头,增长17.13%;猪肉产量5.88万吨,增长16.26%;期末生猪存栏45.93万头。出售和自宰的家禽2811.43万只,下降12.81%;禽肉产量5.22万吨,下降13.04%;家禽存栏1003.79万只,增长9.0%。
4、渔业生产稳定。我市围绕控制海洋捕捞强度,扶持近海养殖的相关政策,大力发展鲍鱼、藻类、南美白对虾、罗非鱼、青蟹、鳗鱼、贝类等特色优势品种;发展围内鱼虾蟹池连片养殖带、滩涂小贝类养殖带、浅海吊养和藻类养殖带、陆域工厂化养殖带等特色品种生产基地。同时,推广科技兴渔,加强渔业养殖环境保护,推进人工渔礁的建设,促进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全市水产品产量37.72万吨,同比增长17.89%。其中海水产量31.17万吨,同比增长22.58%;淡水产量6.55万吨,同比持平。
(二)现代效益农业发展取得成效。近年来,我市各级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发展现代效益农业的精神,推进特色效益农业的建设,规划和建设五大优势农业区;培育发展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促进农业生产向实施化、无公害、反季节生产;同时,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园区,在汕头农业科技园、白沙和金浦省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的建设发展的基础上,规划建设蓮华花卉产业园、牛田洋现代生态农业园等1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通过发展现代农业园区,提高农业经营的集约化、规模化水平,提高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建设现代农业园区成为我市现代效益农业建设的重要模式和载体。 在完善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按照“自愿、依法、有偿”的原则,积极引导土地经营权的流转,促进农业规模经营水平提高。通过积极的培育发展,全市农业龙头企业达66家,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45个,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壮大,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促进农产品的生产、加工与流通;增加农民就业机会,带动农民增收。
(三)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加大农业投入力度,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快现代标准农田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落实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省人大议案等项目,加快推进潮阳、澄海市级现代标准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推进农业机械化、设施化建设,全市大中型农业机械107台,小型农业机械4281台;联合收割机112台。农业机械化水平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 加快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增强防灾减灾能力。加快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完成牛田洋海堤和秋风岭水库等重点项目建设,抓好小型水库、小山唐、小流域、小灌区、小排灌设施等五小工程的维修、改造和更新,加强水利排灌系统基础设施建设;开展灌区整治和节水工程项目建设。全市节水灌溉机械412套,农用水泵5640台,节水灌溉面积47.64万亩,机电排灌面积25.48万亩。
(四)新农村建设迈上新台阶。认真落实支农惠农的各项政策,种粮直补、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能繁母猪养殖和保险补贴、渔船柴油补贴等补贴资金得到落实,补贴总额大幅度增加。据有关资料,2008年各项补贴总额1.74亿元,增长102%。农民得到真正的实惠,对调动农民生产经营积极性产生较大的影响。 切实解决农村的住房难、饮水难问题。做好贫困户的危房改造,使大批的贫困户住上新房;继续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逐步解决农村饮水困难的问题。大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保人数增加,参合率达95.9%,提高8.3个百分点。
二、存在主要问题
1、农业基础设施较薄弱。随着农村二、三产业迅速发展,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加快,水利排灌系统基础设施受到破坏;农田水利设施不完善,农田水利基础工程设施年久失修。遇上连续强降水,沟渠堵塞,污水漫流,部分村居及农田受浸,暴露出我市以农田水利为主的农业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影响到农业生产和综合能力的提高。6月中旬到7月上旬的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造成大范围严重内涝,潮阳、潮南区练江片村镇内涝严重,练江水位超过历史最高水位,个别堤段出现漫顶,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2、农民增收难度较大。近年来,受自然灾害、动物疫情、农资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农村居民现金收入徘徊不前,扣除价格因素出现负增长。农村居民家庭经营收入增幅落后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涨幅,生产成本提高,影响农业经营效益及农民增收。金融危机蔓延,经济发展放缓,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面临严峻形势;农民整体素质偏低,就业创收受到影响,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加大。 3、现代农业发展空间受到制约。目前,我市农业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近70%,人均耕地只有0.14亩,耕地后备资源缺乏,耕地占补平衡任务艰巨。随着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三大经济带的建设,非农建设用地与耕地保护矛盾突出。耕地资源的不足与农业基础薄弱,制约了农业专业化、规模化生产与产业化经营,现代农业发展空间和规模将受到较大制约。 4、价格波动大影响生猪生产。上半年,肉猪收购价格基本保持在18-19元/公斤;下半年生猪价格逐步回落,肉猪收购价格基本保持在15元/公斤。上半年猪苗价格攀升,下半年猪苗价格有所回落,但仍在较高的价格;同期,饲料原料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上涨。由于猪仔、饲料价格的上涨,使生猪饲养成本大幅度增加,导致养猪效益下降。养猪效益下降,引起养殖户对生猪生产发展前景的担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发展生猪生产的积极性。
三、2009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展望及建议
展望2009年,随着各项惠农强农政策的落实,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将迈上新台阶。预计全年农林牧渔业经济保持稳定增长;在中央采取一系列扩大内需,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政策的前提下,经济危机的负面影响将缩小到最低限度,国民经济将保持稳定快速发展,农民非农就业状况趋稳,农民收入也将稳步增长;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将进一步加快。为确保农业增效、农村稳定、农民增收,推进新农村建设,建议抓好以下工作:
1、认真落实中央一号文精神,抓好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工作,连续几年一号文出台支农惠农政策,繁荣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生产,促进农民增收,极大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各地务必把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完善农业投入保障、农业补贴、农产品价格补贴等制度,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防灾减灾、民生工程、环境建设和社会事业的投入力度,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抓住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的有利契机,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机制,加大劳动力技能培训力度,提升农村劳动力就业水平,拓展农民增收渠道。
2、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继续加大对农业投入力度,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快现代标准农田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推进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省人大议案等项目建设和市级现代标准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加快农业机械化、设施化建设步伐,为发展现代效益农业提供技术设备保障,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抓好水库、排灌设施等工程的建设和维护,加强水利排灌系统基础设施建设。
3、调优农业结构,稳定粮食生产。充分认识粮食生产的重要性,抓好种粮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政策的落实,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实施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千方百计巩固和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开展粮食创高产活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调优蔬菜产业品种结构,继续建设好无公害、反季节的蔬菜基地;大力推广名优希特的新品种,促进水果产品的优化升级;挖掘畜牧业的优势和潜力,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扶持发展规模化养猪业,新建和改造规模化、标准化的猪场;加快发展特色水禽和草食,做大做强狮头鹅、台湾白鸭、禽蛋、肉牛等产业;加快水产养殖的调整优化,继续推广贝类、藻类、南美对虾鲍鱼等特色品种的养殖,建设节约型、生态型、环保型的水产养殖基地。发展特色农业和品牌农业,进一步扩大蔬菜、水果、花卉以及生猪、水禽、蛋鸡的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生产,提高农业竞争力。
4、探索现代农业发展的新途径,提高农业竞争力。一是发展农业园区经济,推动农业资源、资金、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在特色优势农业区的集聚,提高农业产业化、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水平。二是加快良种良法的创新推广。加强农业科技队伍和研发队伍的建设,提高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和推广水平。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的创新、研发和推广应用;加大对传统特色品种改良,引进名优特品种,优化农业品种结构,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三是全面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培养特色种养能手、农业科技带头人和经营致富带头人,大力培养现代农业发展的骨干力量。
5、加强疫病防控工作,确保畜牧业生产安全。近年来,各种疫病频发,对畜牧业生产构成严重威胁,为确保畜牧业生产安全,必须做好疫病防控工作。一是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确保防控责任制落实到位。二是建立健全机制,进一步落实全面强制免疫与消毒灭源,强化对禽流感、口蹄疫、猪瘟、鸡疫的免疫,防止发生重大动物疫病。三是强化疫情监测,构建严密有效的防疫屏障。加大对异常死亡家禽排查力度,严格疫情预警预报,确保各项防控应急措施落实到位。 6、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关系到全民的身体健康,影响到农产品的出口。因此,必须加强农业标准化建设,推进标准化生产,完善农产品质量体系和生产环境认证,大力发展绿色产品、有机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加强对农药经销机构、饲料生产和供应商的监管,防止不符合规定的农药、违规增加添加剂的饲料进入市场;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网络建设,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强化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