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汕头市统计局 > 统计资料 > 统计分析
分享到:
2007年前三季度经济运行分析
  • 2007-11-07 00:00
  • 来源:汕头市统计局
  • 发布机构:
  • 【字体:
  • 今年前三季,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省第十次党代会、省粤东工作会议和市第九次党代会精神,抢抓机遇,扎实工作,着力推动经济社会转入科学发展轨道,经济呈现增长加快、结构改善、质量提高,趋向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局面。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全市实现生产总值623.23亿元,同比增长12.4%,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3.0%、14.6%和10.8%。三次产业结构为5.2:52.3:42.5。

    一、前三季度经济运行基本特征

    (一)从增长速度看,经济呈现加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从GDP增长速度和发展态势看,一至三季度全市GDP增速分别为9.7%、11.8%、12.4%,增速稳步提高。前三季,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和港口运输均保持较快增速,外贸出口、实际利用外资和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这表明,汕头经济呈现加快发展的良好态势,整体经济运行稳定性趋好。

      工业发展逐步加快,对经济增长拉动进一步增强。前三季,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767.95亿元,增长17.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88.55亿元,增长16.9%,增速同比分别提高了2和1.3个百分点。其中,轻、重工业产值分别为431.65亿元、336.3亿元,分别增长19.1%和16%。八大优势行业继续快速发展,包括电子信息、纺织服装、化工塑料、食品医药、印刷包装、音像材料、机械装备和工艺玩具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562.4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73.2%,产值增长17.8%,增速略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其中,印刷包装业、纺织服装和化工塑料分别增长26.5%、22.9%和21.8%,增速分别高于全市平均水平8.8、5.2和4.1个百分点。

      农业生产平稳发展。前三季,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产值63.29亿元,同比增长5.0%。

    (二)从增长动力看,内需增势较强,外需拉动平缓

      投资逐步升温。今年以来,随着项目开工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逐步加快,为经济发展积聚能量。前三季,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2.94亿元,同比增长17.4%,增速比第一季和上半年分别提高15.6和3.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64.95亿元,增长43%,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16.9%。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增长强劲,共完成36.25亿元,增长59.7%,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67.7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5.08亿元,增长28.5%,显现快速增长态势。

      消费市场持续畅旺。前三季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8.03亿元,同比增长18.6%。城乡消费品市场均保持较快增长,城市实现零售额238.7亿元,增长18.6%;县及县以下实现零售额109.33亿元,增长18.5%。今年以来,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特别是8、9月累计增速均超过18%,呈逐步加快趋势。

      外部需求拉动较为平缓,进出口增速逐月递减。前三季,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44.68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4%,其中出口28.59亿美元,增长12.3%,进口16.08亿美元,增长9.7%。机电产品出口保持较快增长,出口额为8.2亿美元,同比增长21.37%,占全部商品出口比重28.7%。

    (三)从增长主体看,民营经济领先,区域发展趋向协调

      内源型经济发展加快。前三季,全市民营经济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39.58亿元,增长24.7%,比全市高7个百分点,占工业经济总量半壁江山。全市177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民营企业1306家,占73.5%。民营企业出口增长迅猛。前三季,私营企业出口11.7亿美元,增幅为17.6%,高出全市5.3个百分点,占全市出口40.9%。民营投资比重持续居高,前三季民营投资额81.09亿元,占全市61%。

      利用外资稳步增长。前三季,全市合同利用外资2.35亿美元,增长33.6%。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25亿美元,增长15.5%。

      区域经济良性互动,均衡发展。从GDP增速看,中心市区经济保持稳定增长,除濠江区因华能电厂减产而增幅(4.0%)下降外,金平区、龙湖区均超过全市,分别达到12.6%、13.6%。东西两翼的潮阳、潮南、澄海等区县经济增长稳中趋快,分别达到12.8%、12.4%和12.8%。各区县中,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较快的有潮阳区和南澳县,分别增长67.3%和140.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较快的有潮阳区和潮南区,分别增长20.8%和18.4%;出口总额增速较快的有南澳县和澄海区,分别为137.7%和31.4%;工业总产值增速较快的有金平区和龙湖区,分别增长22.5%和21.4%。

    (四)从增长质量看,政府、企业和居民收入稳定增长

      财政收入增速稳步提高,继续保持快于GDP增速的良好态势。前三季,全市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0.42亿元,同比增长21.2%,快于GDP增长8.8个百分点。其中,主体税种保持较快增长,增值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分别增长22. 5%、27.2%和16.4%。

      工业效益不断提升,利润大幅增长。1至8月累计,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55.36亿元,增长15.4%,其中利润35.26亿元,增长15.3%,增幅同比均提高2.5个百分点。企业亏损情况有所好转,规模以上亏损企业亏损额为1.65亿元,同比减亏0.6%。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综合指数为161.77%,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收入有所增长。前三季,中心城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018元,同比增长6.5%;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541元,增长2.3%。

    (五)从增长环境看,经济发展环境趋好

      交通运输活跃。前三季,全市货物运输量1363万吨,同比增长12.1%,增速同比提高7.5个百分点。实现港口货物吞吐量1732.9万吨,增长13.4%;其中集装箱吞吐量43.1万标准箱,增长32.5%,比去年同期提高7.6个百分点。
    金融形势平稳。前三季,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138.55亿元,比年初增长2.6%。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38.1亿元,下降1.4%。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436.67亿元,比年初增长3.2%。

      经济增长环境趋好,各行业对经济发展预期乐观。三季我市企业景气指数为146.92,比二季上升11.39点,继续处于较高区间,表明我市企业对自身发展趋势的信心正稳步增强。

      物价维持在较高水平,但9月份已小幅回落。1-9月,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同比增长3.3%,其中9月份增长4.6%,比上月下降0.6个百分点。

    二、当前经济运行中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前三季,我市经济虽然呈现较快增长,但GDP增速仍明显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低2.3个百分点),我市经济发展仍然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一)工业企业规模偏小,结构偏轻,竞争力偏弱

      经济要提速,关键看工业,没有工业大幅增长,汕头经济难以实现快速上扬,而要实现工业大幅增长,就必须有一批大企业的带动。然而,去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均创产值不足5000万元,仅为全省户均创产值1.2亿元的四成。至今年9月份,我市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777家,其中前三季产值超亿元只有117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6.6%;完成产值376.5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9%。从现状看,我市工业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缺少大型龙头企业,要拉动经济快速增长困难很大。

      我市工业还面临着产业结构落后,缺乏竞争力的问题。一是全市工业化整体水平不高,重工业偏少,以低附加值的传统产业为主,产品档次低,结构落后。二是工业经济总量偏小,2007年1-9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仅相当于广州的11.1%、深圳的8.6%左右。三是自主创新能力弱。缺乏核心技术,缺少自主知识产权,至今仍然主要依靠廉价劳动力、资源消耗、土地占用和优惠政策来加速发展。四是应变能力差。部分企业适应不了环境变化,面对贸易壁垒束手无策,出现生产不正常,较大程度减产,甚至停产。五是增长方式粗放。经济效益和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土地等资源不足的“瓶颈”制约越来越突出;纺织业、塑料制品业和玩具业等行业依靠增加物质投入的粗放型增长方式明显,高消耗、低效率问题一直较为突出;部分地区污染严重,等等。

    (二)物价持续上涨影响民生,抬高企业经营成本

      今年5月以来,以猪肉为代表的肉禽蛋类食品价格涨势突出,带动了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持续上升,物价上涨对我市生产生活的影响正在逐步显现。首先是农副产品价格上涨的影响在消费领域中进一步扩大,低收入居民生活已受其害。二是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购进价格涨幅高于工业品出厂价格,导致工业企业产品成本增加,利润相对缩小。三是国际原油价格上扬带动相关产品价格走高,一些原辅材料价格上涨较快,工业生产加快发展面临较大制约。此外,今年以来我市房价快速上涨也加大了物价上涨压力,居民购房负担日益沉重,低收入阶层实现居有其屋希望愈加遥远。汕头房价低廉的比较优势将逐步丧失,企业生产成本随之提高。

    (三)城乡收入差距继续扩大,农民增收困难

      虽然近年来汕头市城乡居民收入均有增长,但后劲不足,均远远慢于GDP增长,且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前三季,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仅相当于中心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9.3%,比去年同期的40.9%下降了1.6个百分点;扣除物价因素后,二者实际分别增长-1.0%和3.1%,前者低于后者4.1个百分点。农民继续增收面临新的矛盾和问题,减免农业税和补贴等政策效应逐渐减弱。农村劳动力转移进入稳定期,目前仍留在农村待转移的劳动力大多素质较差,转移难度较大,今后依靠大规模新增劳动力转移来提高农民收入的难度加大,农民从劳务输出中获得的收入增长将趋缓慢。农村民生问题,特别是失地农民的生计问题,必须引起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重视。

    (四)土地资源紧缺

      从目前我市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看,主要依靠新增项目投入来拉动经济增长。新增项目就必须耗费土地,但我市土地资源十分紧缺,人均耕地只有1分左右,新增项目征用土地十分困难,许多地方出现有项目无土地,有资金缺资源。明年经济要提速,从今年起就必须有一批新增项目、特别是大项目的投入,这就要求投入更多的土地,这对本来土地资源就十分紧缺的我市必将面临更严峻的考验。

    三、全年经济走势的基本判断及下阶段工作建议

      从总体发展趋势看,尽管经济运行中还存在瓶颈问题的制约因素,但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仍是主要的,经济发展的基础和环境仍然总体向好。综合各方因素,我市全年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基础较稳固,全年生产总值可望实现预期目标,预计全年 GDP 847亿元,增长12.5%。

      为继续保持经济较快增长,确保实现全年经济发展目标,今后,要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要推进增长方式转变,提升外源型经济水平。要紧紧抓住科技进步和创新这个关键环节,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落实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一系列措施,以大工业、大项目、大基地为依托,带动工业结构优化升级,让本市自主创新潜力和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力争在优化产业结构,缓解资源环境约束,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上取得新进展。汕头经济外向度较高,但长期以来外贸出口主要依靠数量规模扩张,拥有自有品牌、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较少,出口商品的附加值不高。这种外贸模式正受到反倾销、资源环境等方面制约,持续增长难以为继,这也是汕头外贸无法进一步扩大规模的主要原因。因此,需要通过产业结构升级,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争创拥有自有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提高加工贸易增值率,做到以质取胜,提高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努力提升外源型经济水平。

      二要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保持投资较快增长。投资,对拉动增长缓慢的汕头经济来说,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必须紧紧围绕三大经济带的规划建设,加强综合协调服务,全力推进一批在手、在建的重大项目。坚定不移地抢抓国内外资本和产业转移的机遇,发挥我市自身比较优势,加大对第二产业的投资力度,坚持不懈力促投资保持较快增长。要确保重点项目顺利建设,创造良好的建设环境,确保工程顺利进行;突出抓好新开工项目,对前期工程已开工的项目,采取强有力措施,确保主体开工;计划新开工的项目,要加快开工准备工作进度,争取全面开工建设;前期工作项目,要加快进度,创造条件,力争早日开工建设。促使更多项目加快实施、发挥效益,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三要扩大消费需求,增强消费对经济拉动作用。汕头要加快经济增长,不可忽视消费的拉动作用,要把扩大内需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个基本点。一是要积极促进就业与再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尤其是要增加农村居民和城镇低收入居民收入,提高这部分居民家庭的实际购买能力。二是要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加大和完善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均衡内需的经济增长格局,实现经济有效较快增长。三是充分利用粤东城镇群中心定位的发展契机,加快城市化建设步伐,吸纳周边地区消费潜力。大力扶持能辐射粤东各市的大型汽车、建材、果蔬、花卉等专业市场发展。四是进一步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完善商业网点建设和布局结构,挖掘农村购买力。

      四要加强经济管理工作。一方面要加强税收管理。对企业要验明正身,个体工商户达到企业条件的要规范为企业;规模下达到规模上企业的要规范为规模上企业;小规模纳税人符合一般纳税人的要规范为一般纳税人,做到按章纳税,应收尽收。另一方面,要推进土地集约利用,缓解工业用地矛盾。发展工业要克服只求数量不求质量的做法,化“引资”为“选资”,大力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适度提高门槛,重点引进产业关联度高、有利于产业升级、对经济拉动力大的优质项目。同时,必须加大清理土地力度,千方百计地盘活闲置用地,提高工业用地储备量。

      五要落实各项民生政策,夯实经济发展的社会基础。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人民收入,改善生活状况。就业和收入不稳定、社会保障不健全和物价上涨等因素导致居民对未来支出预期的不确定性上升。因此,要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注社会发展薄弱环节,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采取有效措施,落实各项民生政策,不断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和收入分配制度,努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进一步扩大中等收入水平群体比重。坚决打击恶意炒卖、哄抬房价的违法投机行为,保持房产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继续鼓励、扶持群众创业致富,逐步提高城镇职工工资,积极探索农民增收新途径,切实提高全市城乡居民收入。只有解决好了农民利益、城市困难群体生活、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全市社会和谐稳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才有更加坚实的基础。

    供稿:综合科
    撰稿:罗舜煜

    相关附件: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汕头市统计局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