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汕头市统计局 > 统计资料 > 统计分析
分享到:
笃行不怠谋发展,奋楫扬帆启新程                      ——《2024年汕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解读
  • 2025-04-22 19:10
  • 来源:汕头市统计局
  • 发布机构:汕头市统计局
  • 【字体:
  •   4月21日汕头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汕头调查队共同发布的《2024年汕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通过十二个篇章,多维度,全景式地展现了汕头过去一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面貌,详细记录了过去一年汕头市推动高质量发展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进程,全面反映了汕头在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绿美汕头”、增进民生福祉等方面取得的新成绩。

      一、经济发展基础稳健,经济结构持续向好

      2024年,汕头地区生产总值3167.97亿元,同比增长0.02%。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聚焦落实“百千万工程”有关决策部署,全年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148.37亿元;粮食生产总体平稳,粮食生产面积103.33万亩,产量46.28万吨。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实现第二产业增加值1301.07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1079.45亿元。扎实推进稳经济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1718.53亿元,增长5.5%,拉动GDP增长2.84个百分点,有力支撑经济恢复向好。

      “量”的驱动更加有力2024年,全市坚定不移走好走实“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之路,大抓产业投资平台建设,工业投资、制造业投资均连续18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工业投资增长19.0%,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19.6%;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带动下,设备更新投资增长20.8%,其中工业设备更新投资增长24.7%;民间投资活力持续释放,民间投资增长5.1%,其中,工业民间投资、制造业民间投资均增长22.9%。坚持“贸字当先”,大力促进商贸消费,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51.27亿元,规模与上年持平;聚力“以贸促工”,限额以上批发业实现销售额增长4.8%。文旅潜力持续激发,英歌舞、汕头美食火热出圈。游客纷至沓来,全市客运量、旅客周转量保持两位数增长,分别增长16.8%、24.4%;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企业营业额同比增长5.5%。大力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实现销售额约25亿元;限额以上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增长23.7%;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增长21.6%。

      ”的力量不断积蓄。以改革为动力,加快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发展质效稳步提升。2024年,三次产业结构为4.7:41.1:54.2,第三产业比重超过五成,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新引擎。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较上年提升1.3个百分点,增长4.8%。产业发展趋势向好,规模以上工业先进制造业增加值、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38.4%、11.8%,占比分别较上年提升1.6个、3.3个百分点。投资结构更优,工业投资连续18个月保持两位数快速增长,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45.7 %,创近五年来新高。经营主体活力增强,全年新登记经营主体7.14万户;年末经营主体总数55.57万户,比上年末增长4.65%。“四上”企业数量持续增长,2024年新入库“四上”企业超500家。

      “工”的本底更加扎实2024年,全市聚焦构建“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发展格局,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95.03亿元,其中“三新两特一大”产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84.84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64.7%。举办2024中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大会,总投资170亿元的数字经济项目落地汕头,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5%。园区经济持续扩量增效,省产业转移园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3%,汕头主平台新增承接产业有序转移项目40个、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7%。

      “贸”的潜力逐步释放。2024年,汕头举办第三届服博会、第23届玩博会等33场展会,签约金额超300亿元。全年办展面积超52万平方米、增长30%,粤东地区规格最高的专业会展场馆——汕头国际会展中心建成投入运营。阿里巴巴、希音等选品中心项目落户汕头,潮汕电商直播中心、圆通速递广东(汕头)智创园开工建设。实施外贸实力效益工程,培育首批25家外贸实力效益工程企业。全市快递业务量位列全国第八,入选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名单。

      二、城市能级稳步提升,发展步伐更加稳健

      区域协调发展扎实推进。坚定不移推进“百千万工程”,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年末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71.52%,比上年末提高0.37个百分点。全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64,比上年缩小0.02。分区域看,全年中心城区合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11.80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47.7%;非中心城区合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56.17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52.3%。全年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121.61亿元,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29.66亿元。

      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渐成规模。新建汕头站开通运营。汕漳铁路全线开工,粤东城际铁路、广澳港疏港铁路、汕汕铁路汕头南站至汕头站段全面铺开建设;全年全市铁路客运站旅客发送和到达量共1554.69万人次,同比增长28.27%。潮汕环线高速三期工程京灶大桥正式通车,牛田洋快速通道、南澳联络线、汕南大道潮阳段等工程加快建设。交通物流稳定运行,全年货物运输总量8002.54万吨,比上年增长5.4%;货物运输周转量76.82亿吨公里,增长1.8%。广澳港二期码头获得多类危险品货物集装箱作业资质,广澳港区贸易网络航线基本覆盖东南亚主要港口和国内沿海各港口,广东华电丰盛汕头电厂码头口岸获批对外开放;全年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3803.61万吨,港口集装箱货物吞吐量177.63万标准箱,增长1.0%。

      综合服务功能更加可触可及。高水平打造区域医疗高地,整合市第二、第三人民医院成立汕头市人民医院,在全省地级市中率先构建集临床、疾控和应急物资为一体的公共卫生体系。潮医智库2024年年会吸纳第二批入库专家136名、签订医产学研帮扶等合作项目28个。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2481个,比上年末增长9.1%;医疗卫生机构床位2.50万张,增长5.6%。年末全市卫生技术人员3.55万人,增长3.8%。持续推进教育事业均衡发展,新建、改扩建改扩建40个幼儿园、中小学校,公办规范化中心幼儿园实现镇域全覆盖,新增基础教育公办学位近1万个。全年各级各类教育招生32.39万人;在校生130.69万人,毕业生34.63万人。金融实力显著增强,年末全市证券市场共有沪深北交易所上市公司31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0家;年末全市中外资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5647.85亿元,比上年末增长4.9%。全市证券分支机构43家,全市证券交易额36121.76亿元,同比增长28.1%。期货公司9家,全年累计代理交易额12774.86亿元,同比增长16.23%。

      三、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内生动力充沛迸发

      新产业新模式持续发展。2024年,全市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0%,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实现两位数增长,增长29.6%,增幅较上年提高11.3个百分点。新动能产业快速培育,先进制造业投资增长5.3%;新材料产业投资增长52.3%。规模以上服务业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营业收入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分别增长27.0%和13.0%。全年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34.64亿元。

      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全市高新技术企业774家,新增粤港澳联合实验室1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2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家、省博士工作站10家。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汕头大学、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化学与精细化工省实验室联合孵化高科技公司8家,全市8项科技成果获评省科技奖,汕头高新区上榜国家高新区上市公司创新能力百强园区。

      创新能力稳步提升。2024年,全市专利授权量24587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1122件。年末全市县级以上国有独立研究与开发机构、科技情报和文献机构18个。拥有省级重点实验室8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29家;企业技术中心214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39家。全年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227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2.86亿元,增长13.8%。

      四、绿色发展持续推进,绿美汕头成效显著

      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推进。全市大力推动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举办第二届国际风电技术创新大会,40兆瓦级风电机组电气及动力学六自由度实验平台加快建设,上海电气18-20兆瓦级风储荷网机组、金风科技22兆瓦风电机组下线,华能海门电厂2×1000兆瓦燃煤发电扩建项目、华电汕头电厂2×1000兆瓦燃煤发电扩建项目开工建设,华能千万千瓦级粤东风光火储一体化能源基地储能板块示范项目建成投产,全年新能源产业投资增长10.7%。总投资18亿元的绿色新材料产业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开工建设,光华科技率先建成国内首条万吨级退役磷酸铁锂电池产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642.67万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4.4%。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0.1%。年末新能源汽车保有量9.94万辆,增加2.16万辆。

      生态质量持续改善。深入实施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在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率先实现全覆盖,获评全国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城市。连续四年在全省环境保护责任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中获评“优秀”,连续两年在省河湖长制考核中获评“优秀”。市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昼间)54.5分贝,比上年下降0.2分贝。市区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年平均浓度分别降至33微克/立方米、20微克/立方米。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AQI达标率)98.6%,同比改善0.5百分点。

      绿美汕头成效显著全年全市完成林分优化提升1.08万亩、森林抚育1.78万亩,全市县镇村绿化投入资金1.75亿元,植绿69万株。全年建成碧道36.34公里,累计建成碧道278.74公里。全市5个国考和2个省考地表水监测断面、34个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10个国家级和7个省级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均达100%。韩江东溪(汕头段)获评省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五、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幸福生活成色更足

      居民生活水平稳步增长。2024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847元,同比增加3.5%。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3.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4.0%。全年全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4253元,比上年增长5.1%。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6261元,增长4.5%;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9300元,增长6.1%。全市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2.2%,其中城镇为41.9%,农村为43.2%。

      社会保障能力显著增强。2024年,城镇新增就业4.4万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8万人次。年末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含离退休)111.14万人,比上年增长2.7%。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38.89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93.40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92.83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57.85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78.11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63.13万人。

      社会民生支出稳步提升。年末全市共有8.83万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其中1.54万人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7.29万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全市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70.99亿元,增长8.56%;农林水支出26.54亿元,增长6.57%。民生类支出297.66亿元,增长4.67%,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77.2%。

      公共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年末全市文化事业机构111所,艺术表演团体9个,艺术表演场所2所,演出644场次,观众52.15万人次;有档案馆8座,公共图书馆8个,公共图书馆藏书总藏量438万册,博物馆15座,广播电台5座,电视台5座。汕头体育健儿在国内外各项重大体育比赛中,获得奖牌45枚,其中获得金牌15枚,银牌14枚。当年有等级运动员121人。2023年,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344.93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10.8%。



      相关链接:2024年汕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汕头市统计局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