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汕头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市经济总体运行平稳。
一、主要运行情况
根据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4年前三季度,我市地区生产总值2279.30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05.11亿元、同比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027.42亿元、同比下降8.5%;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146.76亿元、同比增长4.3%,拉动GDP增长2.1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为4.6:45.1:50.3。
经济运行呈现结构性向好趋势。
(一)经济总体保持活跃。经营主体稳步增加,9月末,全市各类经营主体达到55.20万户,比年初增加2.10万户、同比增长4.0%,前三季度新登记各类经营主体5.55万户,其中企业1.13万户,新登记制造业企业比去年同期增长7.4%。用电保持较快增长,前三季度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的工业用电量增长6.7%、居全省第12位。民间投资保持热情,前三季度全市民间投资增长10.6%。运输市场稳步增长,客运量、货运量分别增长20.4%、3.6%。金融持续服务实体经济,9月末各项存款、贷款余额分别增长4.5%、7.3%,比年初增加存款223.61亿元、贷款144.70亿元;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68%。
(二)农业生产有序推进。前三季度,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0.14亿元,同比增长2.3%。粮食蔬果生产稳定,早稻产量增长0.7%,蔬菜及食用菌产量增长1.9%,水果(含瓜果类)产量增长1.4%。生猪产能持续释放,生猪出栏和猪肉产量分别增长10.5%和11.5%。水产品产量增长1.1%,其中,海水产品增长0.9%,淡水产品增长1.9%。持续打造“汕字号”特色农业品牌,以狮头鹅为主导产业成功申报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实现我市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零的突破。
(三)工业发展结构向优。园区经济持续扩量增效,前三季度,全市规上工业各类园区企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55.6%,同比增长7.1%,其中高新区、综保区和省产业转移园(占规上工业增加值分别3.9%、2.2%和37.9%)分别增长10.9%、7.7%和5.5%,增幅分别比上半年提高5.3个、2.9个和3.1个百分点。创新驱动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规上工业中的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3%和1.5%,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2.2%(拉动规上工业增长1.6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占比稳步提升至11.2%。工业投资、制造业投资已连续15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在汕头国际纺织城全球纺织采集中心及工业园区、汕头澄海万洋众创城等大项目带动下,前三季度分别增长26.5%、33.4%。
(四)现代服务业支撑向好。前三季度,全市服务业增加值1146.76亿元,同比增长4.3%。现代服务业发展态势喜人,在去年同期增长4.8%的基础上,今年前三季度继续增长4.3%,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25.6%,经济质量结构更优。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增长17.8%,新开通汕头南站、潮南站,新建汕头站陆续投入使用,人流更趋活跃。前三季度,全市铁路旅客发送和到达量增长28.9%;全市快递业务量达28.8亿件,在全国各城市排第8名,有力支撑电子商务业态发展。连续3年举办“中数大会”、开展跨境专用通道电子商务试点工作,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加快融合,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6.1%。
(五)文旅经济持续活跃。前三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73.83亿元,同比增长0.1%。虽然收入预期偏保守影响消费需求,但随着各地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加快落地,节假日激发文旅消费新活力,消费潜能得到有效释放。前三季度,全市限上通讯器材类、机电产品及设备类等商品零售类别分别增长89.0%、22.3%;新能源汽车增长9.6%,但受传统燃油车销售仍较低迷影响,限上汽车类下降14.4%。在暑期假期、世界潮汕菜大会、服博会、不锈钢制品展等活动带动下,各大酒店、民宿和潮汕特色餐饮小吃等服务消费持续保持热度,前三季度全市住宿设施接待过夜游客同比增长29.3%,限上住宿和餐饮业营业额增长9.4%。大力发展演唱会经济,推动演唱会“流量”转化为文旅消费的“留量”,截至9月底,我市共举办演唱会9场。商贸主体加快壮大,粤东地区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汕头国际会展中心和粤东地区首家“白天鹅”品牌酒店启动运营。
(六)民生保障有力有效。物价水平保持稳定,前三季度,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2%,涨幅与上半年持平。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前三季度,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431元,同比名义增长3.8%。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607元,增长3.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597元,增长4.5%。财政收入保持增长,前三季度,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8.24亿元,同比增长2.68%;财政支出向民生重点领域倾斜,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社会保障和就业、城乡社区、农林水支出占比分别较去年同期提升1.3个、0.9个和1.5个百分点。
二、当前经济运行存在的问题
(一)主要指标支撑不及全国全省。与全国比,前三季度,我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好于全国;GDP、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额、商品房销售面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分别低于全国,且与全国差距对比上半年均扩大;进出口总额增速低于全国,差距比上半年缩小。与全省比,前三季度,我市固定资产投资额、商品房销售面积、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速分别高于全省,但差距比上半年缩小;GDP、规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与省同步回落,均低于全省,且差距比上半年扩大;进出口总额增速低于全省,差距比上半年缩小。
(二)房地产市场提振仍需加力。随着存量政策和一揽子增量政策的推出和实施,房地产市场的预期正在改善和提振,但政策效应释放还需要一定时间。前三季度,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188.79万平,同比下降27.2%。供给端方面,前三季度房地产开发经营投资仍保持下降25.1%的降幅;以房屋建筑为主的建筑业产值同步低迷,前三季度下降27.4%。与房地产相关的家电家居类消费乏力,前三季度,限上单位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家具类和家用电器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分别下降15.3%、23.9%和23.5%。
(三)部分企业生产经营仍然困难。规上工业方面,前三季度减产面达40.8%,比上半年扩大0.6个百分点;产销率仅90.4%,处于较低水平,企业库存压力增加。建筑业方面,签订合同额继续萎缩,全市签订合同额同比下降24.7%,降幅比上半年扩大1.7个百分点。
三、有关建议
总的来看,前三季度汕头经济总体运行稳定,但由于外部形势依然复杂,有效需求不足制约犹存,全年经济增长形势严峻,全市上下要坚定信心、抓住重点、主动作为,全力推动经济向上、结构向优,建议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力推动工业回升向好。要加强工业重点企业、问题企业的走访调研,全面了解企业生产、销售和效益等各环节实际情况,通过政策指导、技术支持、拓宽融资渠道等多种途径为企业发展提供服务,引导企业提振发展信心。要加强对重点产业项目跟踪服务,加速项目满产达产和竣工投产,加大“小升规”企业培育力度。要围绕“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发展格局,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对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大创新项目的招引与培育,统筹推进传统产业焕新,推动玩具创意、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着力推动消费潜力释放。要大力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释放消费潜能,打好“财政补贴+金融工具+平台支持+企业让利”组合拳,进一步提振汽车、家电、消费电子等大宗消费品消费。要不断扩展演唱会、展会的经济效应,进一步合理引导莅汕人员在汕消费,持续优化消费环境,改善消费体验,让居民敢消费、愿消费。
(三)大力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要充分利用好区域房地产调控自主权,加快优化各类限制性措施,统筹研究消化存量房产和优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通过中心城区“三旧”改造等措施,释放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要加力落实好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推动所有房地产合格项目都纳入“白名单”管理,满足项目合理融资需求,缓解房企资金困难。
(四)全力推动有效投资持续扩大。要加大对企业设备升级的支持,特别是企业重点领域技术改造和重大设备更新,推动产业升级。同时,大力推进农业、建筑、交通、教育、文旅、医疗等领域的设备更新,形成新的投资增长点。要精心培育新兴产业,力争新开工超10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加快利用国际纺织城项目,依托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深圳汕头产业转移合作园区、纺织印染园、玩具产业园等,持续推动产业集聚化、高端化、智能化。要推动重大项目尽快开工,抓好重大企业项目建设。推动新开工重点项目加速落地,重点推动华电二期、广澳港三期等重大项目尽快动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