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本文对2020年上半年汕头市工业经济运行情况进行分析,指出当前工业经济运行中需注意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规模以上工业 运行情况 分析
今年以来,汕头市认真落实中央、省关于新冠疫情的各项决策部署,做好新冠疫情防控的同时抓紧进行复工复产。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2.3%,比一季度收窄3.7百分点。
一、上半年全市工业经济总体运行态势
(一)企业复产不断改善,工业生产逐步修复
企业复产不断改善。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快速调查显示,工业企业开工情况从年初严重不足逐步恢复,二季度开工复产情况大幅好转。截至2020年6月中旬,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56.9%的企业达到正常生产水平八成以上,较3月下旬上升17.9个百分点。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265.06亿元,同比下降12.8%,降幅比一季度收窄3.4个百分点;实现增加值280.05亿元,同比下降12.3%,降幅比一季度收窄3.7个百分点。
工业生产逐步修复。二季度以来,进入疫情逐渐稳定后的普遍性短期报复式恢复生产期,4月、5月的环比降幅持续收窄,但6月恢复生产逐步放缓、降幅较5月扩大,总体看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2.3%,比一季度收窄3.7百分点。
(二)行业生产不同程度修复,部分行业总体向好
行业生产不同程度修复。上半年,全市35个行业大类中,有25个行业较一季度修复,实现增加值速度比一季度速度加快或降幅收窄,占比超七成;10个行业实现增加值速度比一季度速度放缓或降幅扩大。按累计增加值排名的前十大行业中,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纺织服装、服饰业等8个行业上半年增加值速度均比一季度有不同程度提升;但仅2个行业实现正增长,排位2和3的橡胶和塑料制品业,纺织业上半年增加值降幅则比一季度扩大6.2、5.0个百分点,合计拉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速度4.1个百分点。
部分行业总体向好。从二季度当季看,医药制造业持续保持正增长,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和食品制造业生产当季转负为正。上半年,医药制造业、食品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等8个行业增加值速度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分别增长11.6%、1.6%、-3.3%(见表1)。
(三)装备制造业生产修复明显,高技术制造业修复加快
装备制造业生产修复明显。二季度当季,装备制造业增加值下降1.3%,而一季度为下降18.4%,回升幅度达到17.1个百分点。其中,汽车制造业二季度增加值下降6.9%,比一季度大幅恢复27.6个百分点;通用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仪器仪表制造业等行业二季度当季增长分别为1.9%、1.2%和5.4%,比一季度恢复超过10个百分点。
高技术制造业修复加快。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7%,较一季度收窄7.1个百分点,其中医药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长在3.6%—11.6%之间;二季度,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4.8%,而一季度为下降8.8%,为增速最高的行业板块。
(四)企业效益状况逐步改善,利润降幅持续收窄
企业效益状况逐步改善。1-5月,在成本压力缓解、价格变动等有利因素作用下,工业企业成本费用利润率6.67%,略高于去年同期。随着物流运输持续恢复、不断向好,企业去库存环境较年初有所改善,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加快,从3月末的24.45天缩短为5月末的20.4天。
利润降幅持续收窄。1-5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下降10.5%,降幅较1-3月收窄11.2个百分点。按1-5月营业收入排名前十大行业中,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利润降幅较1-3月降幅收窄超过50个百分点,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业,非金属矿物质制品业利润总额降幅比1-3月降幅收窄超过20个百分点,纺织服装、服饰业行业利润同比下降13.1%,增幅较一季度提升1.6个百分点(见表2)。
二、上半年工业运行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区域间复产达产不均衡,部分区域趋势不稳定
区域间复产达产结构不均衡。二季度以来,金平区、龙湖区、濠江区和潮南区复产达产形势持续向好,上半年累计降幅比一季度大幅收窄,上半年增加值降幅分别为8.4%、12.0%、1.0%和7.4%,降幅不同程度小于全市平均水平。部分区域趋势不稳定。澄海区、潮阳区虽然1-4月降幅收窄,但1-5月、上半年降幅又扩大,复产达产向好的趋势不稳定,1-6月增加值降幅分别为26.2%、17.8%(见表3),降幅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上半年,澄海区、潮阳区总量占全市三成出,合计拉低全市增加值速度7.4个百分点。
(二)部分企业生产经营明显不乐观,减量靠前企业降幅持续保持较高水平
部分企业生产经营明显不乐观。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累计减产企业(含停产)1063家,合计减少增加值66.47亿元,拉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9.6个百分点;1-5月,亏损企业396家,比去年同期增加129家。减量靠前企业降幅持续保持较高水平。上半年,全市产值减量前300名企业(含停产)合计实现产值365.41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总量28.9%,产值减少量达到249.89亿元,产值同比下降40.6%,拉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速度17.2个百分点;其中停产企业63家,产值基数95.15亿元,拉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速度6.6个百分点。
(三)大中型工业生产修复缓慢,重点企业支撑作用明显不足
大中型工业生产修复趋缓。上半年,全市大中型企业实现增加值下降16.4%,虽然比一季度收窄2.6个百分点,但降幅仍大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速度4.1个百分点。上半年,大中型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比重高达47.9%,拉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速度8.2个百分点,支撑作用明显不足。从57家重点企业监测情况看,上半年产值下降14.5%,降幅大于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重点企业支撑作用明显不足;其中宜华企业、汕头供电(省反馈)和潮宏基分别拉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速度2.3、0.8和0.5个百分点。
(四)企业资金周转压力仍然不小,再投资意愿不强
企业资金周转压力仍然不小。5月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两项资金(产成品、应收账款)同比增长11.5%,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3个百分点;其中产成品增长18.3%、应收账款增长9.2%。在销售收入下降12.3%的同时,两项资金增长明显,企业的库存压力、资金周转压力仍然不小。再投资意愿不强。上半年,全市工业投资额较去年同期减少215.65亿元,同比下降51.8%;共有工业项目742个,较去年同期减少1068个,同比下降59.0%,其中:新开工项目368个,较去年同期减少1168个,同比下降76.0%。
三、下半年展望及建议
尽管二季度工业经济运行状况有所修复,但仍面临多年未遇的严峻复杂形势。上半年总体看,工业生产、产品出口、企业效益、工业投资均处于下降状态,部分企业生产经营面临诸多困难。下阶段,全球疫情仍可能持续蔓延,国际经贸形势复杂严峻,保持工业经济继续修复回升的势头仍存在不确定性。
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建议要找准降幅较大的区域、行业、企业,分门别类帮扶。要确保精准扶持对象,对于各类拿政府补助的企业,必须严格审核门槛,确保补贴落实到发展企业的实处上。要加快推进潮阳、潮南印染园区入园企业的正常运转,改善本地主要行业发展和供应端需求。要引导企业以优化产业结构为着力点加强有效投资,注重用新技术全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引导企业形成自己独有的比较优势。要建立企业帮扶机制,加强对有一定规模且负增长幅度较为严重的企业如减量前300家企业的帮扶力度,解决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力促企业经营向好。要加快企业上规培育,挖潜经济增量,将新项目的建成和企业投产联动挂钩,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及时达标入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