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汕头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召开,汕头市政府工作报告新鲜出炉。透过这份超万字的报告,汕头新一年产业的发展方向呼之欲出。
回望2024年,汕头全市坚持“工业立市、产业强市”发展思路,以贸促工、以工兴贸、工商并举,以大干快干的奋斗姿态,推动汕头现代化建设展现新气象。
报告中的诸多数据,都是汕头加快构建工商并举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鲜明注脚。新的一年,汕头产业发力点应落在何处?报告明确指出,要通过强化创新赋能、做优产业体系、做强园区经济、打造商贸高地等发展新质生产力,奋力构建工商并举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强化创新赋能 厚培人才发展沃土
全市高新技术企业预计超770家,新增粤港澳联合实验室1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2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家、省博士工作站10家。全市8项科技成果获评省科技奖……去年,汕头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全面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以科技创新助力走好走实“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之路,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发展。
报告提出要“强化创新赋能”。要加快建设汕头科学城。发挥汕头大学、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化学与精细化工广东省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引领效能,完善公共实验平台、中试基地等科技基础设施,构建产业技术研究院、联合实验室等创新联合体。
汕头实验室人才聚集,推动科研成果加快市场化。 业内人士认为,汕头科学城的成立,是把化学与精细化工广东省实验室、汕头大学、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的长项在更高水平上进行整合,集中专业、人才和资源优势,选择最可行的方案进行科技创新,其创新政策和创业氛围给予了许多入驻初创企业的信心。 汕头市政协委员、汕头市北湾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子平认为,当前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汕头科学城不仅要从顶层设计做好规划,还要加大与本地及外面高校的合作,加快产学研深度、紧密融合,“汕头科学城的建设需要更多社会力量的参与,希望汕头能够用好这一创新抓手,在人才配套上给予更多支持。” 除了汕头科学城这个“创新抓手”,报告还提出要继续办好“南澳科学会议”,深化产学研“面对面”对接工作机制,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密切合作,促进前沿科研成果落地转化。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鼓励科技型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育壮大科技型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人才方面,要精准引进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鼓励科技人才针对重点产业技术需求开展科技攻关。厚植人才发展沃土,努力“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做优产业体系 合理布局六区一县 做强园区经济 整合优化功能区 产业要发展,园区是载体。去年,汕头实施“园区建设提速年”行动,省产业园区、大型产业集聚区和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加快建设,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92亿元。主平台新增承接产业有序转移项目40个、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7%。 在今年两会中,“园区经济”也是许多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热词。汕头市人大代表、广东创新精细化工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钟创林接受记者采访时举例,潮南产业园区以全市平台6%的面积占比,贡献了近30%的规上工业增加值,为全区乃至全市的经济稳增长促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受排污指标不足,建设资金短缺等因素制约,园区基础承载能力提升不足,企业增资扩产受限等问题。”钟创林说,针对以上问题,他和几位代表提出《关于支持潮南区园区提质增效夯实产业发展优势》的议案,希望上级帮助解决潮南区急需新增排海废水指标,并请求省市有关部门在专项债项目申报上予以支持,推动更多专项资金向园区投放,用于园区配套建设。 打造商贸高地 持续做好会展经济 过去一年,汕头举办第三届服博会、第23届玩博会等33场展会。受访者供图 新展馆的建成,让许多“会展人”都信心倍增。汕头市会议展览业协会会长周乐宜坦言,发展会展业有利于发挥会展作为连接生产和市场的平台作用,依托汕头产业优势,以专业会展将行业资源聚集到汕头,可以促进行业聚焦汕头产业,零距离接触产业,感受产业魅力,推动主体产业升级发展,助力“三新两特一大”产业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打响“汕头制造”和汕货品牌。 借助这一重要平台载体,报告提出要发挥汕头国际会展中心功能,办好第四届服博会、第24届玩博会,培育文具、家居礼品、包装印刷机械等传统优势产业展会,力争全年展览面积实现70万平方米,帮助企业开拓多元市场。 与此同时,要服务企业参加“粤贸全球”“粤贸全国”“广交会”等重点展会,深入实施外贸实力效益工程,培育更多带动作用明显、发展潜力大、市场拓展能力强的外贸龙头企业。引进培育一批外贸综合服务企业、进口供应链企业,开展煤炭、矿石、糖果、粮食等大宗物资进口业务。高标准建设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推动“跨境电商+产业带”融合发展。争取建设汕头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提升区域物流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