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仲夏时节,莲阳河畔,微风拂柳,风景宜人。位于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的莲阳河,属韩江水系,全长33公里,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地之一,有着深厚的潮侨历史文化与红色文化底蕴。2023年,莲阳河入选水利部第二批幸福河湖建设名单。
一年来,澄海区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全面推进河湖长制,构建“干支联治,三围统筹,八镇融合发展”的总体布局,紧密结合万里碧道建设、生态修复等工程,以“韩江秀水通丝路,幸福莲阳振侨乡”为特色主题,将莲阳河打造为安澜、生态、智慧、文化、宜居、发展的幸福河新样板。
聚焦长治久安,打造安澜的河。澄海区将防洪排涝作为全区建设的刚性约束,打通莲阳河流域内截流渠至南排渠连通节点,增强新区排水系统效能,提升莲阳河右岸局部防涝能力和城市内涝应对能力。澄海区积极推进一八围江堤17公里实现标准化管理,完成隆都围堤防加固17.739公里,有效提高防洪保安水平,实现水利工程全过程标准化管理。
聚焦秀水长清,打造生态的河。澄海区在守好饮用水源的基础上,大力开展水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采取分步实施策略解决导流渠水质问题,对导流渠支流(中心排渠、北龙须沟、南龙须沟)内河涌进行截污,逐步完成雨污彻底分流。目前,澄海区已建成4座污水处理厂,规划日处理污水规模40万吨。同时,依托滨江生态提升工程,持续提升滨水空间绿化美化水平,新增和提升绿化面积16万平方米;修复韩江河口红树林湿地和隆都东溪白鹤滩湿地,改善生物栖息地环境。
聚焦智能管护,打造智慧的河。澄海区建立了一支超620人的基层河湖管护队伍,负责河涌巡查、水面保洁、绿化管养、管网维护等工作,创新将“长者河长”纳入“民间河长”体系,组织潮汕地区老人协会会员参与护河行动。澄海区沿碧道加密布设多功能一体化监测站,成为河湖管护的前哨和耳目;构建莲阳桥闸数字孪生工程和感知监测系统,将其纳入汕头市智慧水利一期工程一体化建设,推动莲阳河治水工作长效化、智慧化。
聚焦文脉赓续,建设文化的河。在幸福河湖建设过程中,作为技术支撑单位的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联合华南农业大学,组建了莲阳河流域水文化调查小组,编制形成《莲阳河流域水文化调查报告》,梳理出莲阳河流域水文化资源106个,提炼“红色文化、水神崇拜、侨乡文化、海丝记忆、治水名人、农业灌溉”六大主题。以景彰文,在莲阳公园设置滨水廊道、名人墙、水文化展馆等,根据历史脉络展示潮商文化、水运文化及现代玩具文化主题;以莲阳河碧道为纽带,融合红侨文化、潮汕乡绅文化、海洋文化等不同主题文化,串联16个水文化资源点、2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打造碧道节点,展示蓬洞运河水文化,凸显体现繁荣水上贸易文化的人文特色景观。
实现韩水润城,建设宜居的河。莲阳河建成碧道33.64公里,新建滨江生态公园,设置莲阳公园、绿野公园、白鹤滩公园等节点,打造群众休闲游憩的生态空间;增设亲水平台42处、文化节点11处,打造公共活动空间19处,设置科普、休闲、运动设施共35项,让滨水空间更宜居宜游。以幸福河湖为主题,当地举办了韩江徒步节和“进社区、进景区、进村晚、进校园”四进活动等,宣传莲阳河幸福河湖建设重要性,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如今的莲阳河,水质长年保持Ⅱ类及以上标准,河口红树林湿地水生态持续向好,生态碧道串珠成链形成滨水绿廊,风貌带以水美城擦亮幸福河湖名片,人民群众更加幸福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