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7月3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水利部等十三个部门印发《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建筑工业化技术协同发展,在建造全过程加大建筑信息模型等新技术的集成与创新应用。那么,为何要鼓励水利工程建设使用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呢?
首先,什么是建筑信息模型?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简称BIM技术,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模型的基础,进行建筑模型的建立,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在项目策划、运行和维护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进行共享和传递,使工程技术人员对各种建筑信息作出正确理解和高效应对,为设计团队以及包括建筑运营单位在内的各方建设主体提供协同工作的基础。
其次,要从BIM的特点说起,其有五大特点,一是可视化,即“所见即所得”,相对于二维图纸,BIM能够使工程构件之间形成互动性和反馈性的可视化,从而实现工程项目设计、建设、运管全过程的沟通、讨论、决策都能在可视化的状态下进行。二是协调性,在建筑物建造前期,BIM能够对各专业的碰撞问题进行协调,并生成协调数据,指导工作开展。三是模拟性,在设计阶段,BIM可以模拟不能够在真实世界中进行操作的事物,提升设计成果的可行性;在施工阶段,BIM可以根据施工的组织设计模拟实际施工,从而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案来指导施工,节省项目建设成本。四是优化性,工程项目设计、施工、运管过程的优化,受信息、复杂程度和时间三种因素的制约,没有准确的信息,就做不出合理的优化结果,BIM不仅可以提供建筑物的实际存在的信息(包括几何信息、物理信息、规则信息等),还可提供建筑物建筑状态变化以后的实际存在信息。水利工程的复杂程度往往超过参与人员本身的能力极限,BIM及其配套的各种优化工具提供了对复杂水利工程项目进行优化的可能。五是精准可控性,BIM模型相对于二维图纸,更加直观、全面,可使建设管理人员更加精准地把控项目建设、运管全过程。
应用BIM可以将水利工程设计、施工、运行当全流程信息整合在一个三维模型信息数据库中,设计团队、施工单位、设施运营部门和业主等各方人员可以基于BIM进行协同工作,有效提高工作效率、节省资源、降低成本,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斯坦福大学研究结果显示:工程项目使用建筑信息模型后,可以消除40%预算外变更;可通过发现和解决冲突,使合同价格降低10%;可使项目工期缩短7%;可使造价估算耗费时间缩短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