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汕头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 政务公开 > 工作动态
分享到:
【非凡十年·汕头答卷】党建引领 | 党旗高扬映初心 凝“新”聚力谱新篇
  • 2022-10-28 15:31
  • 来源:橄榄台
  • 发布机构:汕头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
  • 【字体:
  •   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汕头橄榄台策划推出“非凡十年”系列报道,全方位多层次报道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实际行动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在经济社会发展上书写的“汕头答卷”,推动汕头在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中迎头赶上,同时反映人们对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热切盼望和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衷心拥护。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扎实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使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坚强战斗堡垒”。只有党的基层组织强起来,党员队伍强起来,党的工作强起来,才能凝聚逐梦前行的力量。

      连年来,汕头市委高位谋划,坚持创新基层党建工作理念、机制、方法和路径,有效破解了一批重点难点问题,全力推动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提质增效,各级党组织不断夯基垒台、立柱架梁,构建起全市基层党建的辽阔版图。去年起,汕头实施新一轮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为汕头在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中迎头赶上、加快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提供坚强组织保证。截至2022年6月底,全市共有1.28万多个基层党组织,有24万多名党员,构筑起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凝聚起强引领、谋发展、促提升的强大合力。

      “党建+”引领汕头乡村振兴,绘就喜人画卷

      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新时代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关键在党建引领。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推动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近年来,我市通过实施“千名干部驻村强基促振兴”“千个机关支部联村共建”“千村党群服务中心提档升级”等特色工程,大力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扎实推进农村基层党建“整镇推进、整县提升”,集聚乡村振兴动力源泉,筑牢乡村振兴战斗堡垒,点燃乡村振兴红色引擎。作为汕头首个乡村振兴示范村,东华村党总支部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围绕“农旅双链”产业定位,以“潮风水韵、耕梦东华”为主题,着力抓党建强组织、抓产业强经济、抓环境强生态,建设具有潮乡特色文化内涵的旅游村庄,首创“潮乡科普特色小镇+乡村旅游”产业的美丽乡村,努力让组织强起来、村民富起来、环境美起来。

    已编辑图片

      △东华村

      潮阳区金灶镇前洋村党总支部秉承“强党建、促发展、聚民心”理念,围绕组织联建、产业联兴、干群联谊等内容,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凝心聚力推进农村特色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投入3000多万元推进32个民生项目建设,促进乡村振兴发展,实现强村富民。

    已编辑图片

      △金灶镇前洋村 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

      澄海区溪南镇党委积极打造“党群微服务”特色品牌,通过开展“微走访”“微帮扶”“微讲堂”和“微阵地”等活动,推动机关服务基层、党员服务群众,实现服务触角延伸到群众的家门口,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一个个红色动力的推动下,一批农村基层党建特色品牌先后涌现,“党旗红”与“乡村美”的乡村喜人画卷,在一个个农村里徐徐铺开。

      织密党建网络,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城市基层治理新格局

      城市发展过程的新情况新变化对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近年来,汕头紧紧围绕群众需求,坚持市、区、街道、社区四级联动,健全城市基层党建领导体制机制,统筹各方资源力量,着力破解制约基层治理效能提升突出问题,努力办好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城市基层治理新格局。

      在潮阳区海门镇东门社区,全社区现有的1135户居民群众被划分为3个网格居民小组,每个网格居民小组的组长分别由社区1名党总支部委员担任,由社区现有74名党员与网格居民小组内1135户居民挂钩联系,每名党员负责联系10至20户,做到“包干到户”,形成了74个小网格。这种“网格化管理联系服务群众”的模式,既有利于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又有利于社区密切掌握社情民意。南澳县创新打造“海上党建”模式,构建“海上渔船党委—渔民党支部—渔船党小组”三级网络,建立党小组联系渔船机制,建立38个渔船党小组覆盖联系全县308艘渔船,实现渔船党建工作全覆盖。龙湖区设立第一城小区党支部、中泰花园小区党支部,建立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管理企业、老年人协会等四方联席会议制度,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由街道社区延伸到小区。

    已编辑图片

      △渔民党员在渔船上的党旗下宣誓。李德鹏 摄

      我市以街道党工委为枢纽,健全“社区党组织—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联系户”网格管理工作模式,推动一批“两委”干部、党员志愿者担任网格员,把全市37个街道、532个社区、13个新兴领域党群服务中心,以及1800多个街道党校、人才驿站、志愿者驿站、楼宇工作站等作为网格工作阵地,形成基层治理“一张网”。其中,位于群众“家门口”的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既发挥着服务群众、便民利民的作用,又是突出党建引领、开展红色教育的重要“学习窗口”。连年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显著增强,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党群服务中心不但成为党员群众愿意来、经常来、喜欢来的活动阵地,而且成为了为民服务的温馨家园。一个个党建网格遍布我市,织牢了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坚强网络。

    已编辑图片

      △岐山街道西陇社区党群服务中心

      党建和业务“双优同创”,推进基层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

      群众办事免费停车,为新开办企业免费刻制公章、工作日中午延时服务……在推进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上,汕头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开展服务型党组织优质品牌创建活动,把支部建在政务服务大厅的服务窗口,并在服务大厅窗口采取设立党员先锋岗位牌、工作牌、服务卡、服务承诺书等方式,实施亮牌上岗多项具体措施,推动窗口党员在工作中亮身份、树形象、争先进,赢得群众的交口称赞。

    已编辑图片

      △汕头市政务服务中心把支部建在窗口上

      “企业有困难,可以直接上政企‘直通车’反映了!”一列政企“直通车”,驶出了惠企暖企“加速度”。汕头市工信局机关第三党支部依托市政府门户网站,搭建政企“直通车”涉企诉求反映平台,以专人专岗“一跟到底”的服务理念和“有呼必应、有呼必办、有呼必回”的工作态度,全力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将党组织组织力转化为营商向心力和发展推动力,打造新时代经济特区“民心快车”。

      围绕走好“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之路,汕头市委组织部、市直机关工委在市直单位中开展“党建和业务双优同创”活动,推进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着力形成党建和业务“双尖兵”“一盘棋”,带动全市各级基层党组织推进基层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

      活动通过找准机关党建的定位和抓手,以“党支部开展堡垒创建指数”和“党员开展先锋创建指数”两大创建指数为内容,在市直机关各级党组织深入推进“双优同创”活动,推动市直机关各个党支部成为坚强战斗堡垒,党员成为党性强、能力优、素质好的先锋模范。

      “两张网、双同步”,构建企事业、“两新”党建工作新格局

      近年来,随着经济业态、社会组织更加多样化,新业态、新就业群体不断涌现。我市把党的领导融入国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治理各环节,为深化改革发展“强根筑魂”。如今,无论是中小学校、科研院所、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还是社会组织,都在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党建工作的新方法新思路。

      为全面构建区域化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格局,汕头坚持“两张网、双同步”长效机制,开展党的组织覆盖、党的工作覆盖“两个覆盖”百日攻坚行动,先后组建快递、互联网等7个行业党委,实现有党员的“两新”组织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率达到100%,着力构建“两新”党建工作新格局。

    已编辑图片

      △小公园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

      此外,我市推动全市145个单位党组织与街道社区签订共建协议,同步建立资源清单、需求清单和项目清单,推广“区域党建共同体”“党员会客厅”等运作方式,让社区与驻区单位普遍实现组织联建、资源共享。

    已编辑图片

      △呼援通帮扶老人

      在金平区金东街道百合园社区,汕头大学、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广东邦宝益智玩具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党组织和社区党总支部结对共建,构建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驻区共建单位为主体、多方共同参与的基层区域化党建新格局;汕头市外马路第三小学党支部打造了“校园里的初心学堂”,汕头供电局党委不断探索电网中的“四个融合”工作方法,广东潮剧院党委以扎根群众的“戏亭印象”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汕头超声电子(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生产力不断增强……一个个引领有力、特色鲜明的党建特色品牌不断涌现,为汕头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汕头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