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汕头仲裁委员会 > 政务公开 > 工作动态
分享到:
鮀城蝶变新风起 文明互鉴韵悠长
  • 2025-07-11 20:53
  • 来源:南方+
  • 发布机构:
  • 【字体:
  •   什么是城市文明?它可以是司机看见行人时自然减速的默契,也可以是游客主动收拾垃圾的自觉,还可以是志愿者指引方向时的微笑。

      不久前,汕头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的消息在朋友圈“刷屏”,点赞、祝福、评论、转发如潮:“海滨路、小公园等景点都大变样了”“人们的文明程度和几年前比有很大提升”“在外国街头都能看到英歌舞了”……

      字里行间不难发现,汕头的文明蝶变,早已在烟火日常中悄然发生。

    1  南方+ 张晓宜 拍摄

      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是汕头城市综合实力、形象魅力和发展活力全面提升的最好体现。这份“文明成绩单”的背后,藏着怎样的治理智慧与民生温度?在汕头文明创建中的努力与成效中,我们试图探寻文明生长的轨迹,窥见这座经济特区迎头赶上的底气。

    厚植沃土

    凝聚全民共创力量

      小暑已至,盛夏开始。随着暑假来临,汕头文旅市场逐步“升温”,在小公园开埠区,游客乘坐着最新上线的“叮叮车”,在干净整洁的街道上漫游,欣赏百年骑楼美景,打卡潮汕美食。不少游客表示:景点环境优美,服务也很周到!

      在不少老一辈汕头人的记忆中,小公园开埠区原本是破败不堪的萧条景象。近年来,借着文明城市创建的东风,老城重现往日繁华:骑楼商厦修旧如旧、镇邦街美食飘香、民俗文化热闹上演、市民游客热情涌入……每一处新生,都凝结着人们共建家园的汗水。

    1  南方+ 张晓宜 拍摄

      小公园开埠区焕发新颜,恰是汕头城乡环境蝶变的鲜活写照。公园广场添绿增彩,老旧小区焕新升级,农贸市场“颜值”与“内涵”齐升……城乡处处涌动着蓬勃生机,文明城市的新气象扑面而来。对汕头而言,文明城市创建不止于当下的荣誉,更是为了让老百姓的日子过得更舒心,让人们触摸到真实的幸福感。

      文明城市的创建之路,离不开全民共赴的热忱。汕头市各相关部门齐发动、齐动手,不断深化治理违法建设,结合推进“百千万工程”和绿美生态建设,不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城市文明的磅礴能量,更是万千个体微光的汇聚、无数人力量的总和。环卫工人、志愿者、交警、城管等各行各业劳动者坚守一线岗位,游客高素质与服务高质量“双向奔赴”,传递了城市的文明力量,共同为汕头增添一道道亮丽的“文明风景”。

      去年11月,第二十二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和第十届世界潮商大会在汕头举行,吸引众多海内外华侨华人跨越山海、共赴盛会。日益浓厚的城市文明底色,让汕头这颗粤东明珠在全球坐标系中愈发璀璨,成为海内外游子心中愈发亲切的港湾。

    1  南方+ 张晓宜 拍摄

      如今,越来越多的海内外侨胞主动投身家乡经济社会建设,为汕头奋进高质量发展新征程注入新动能。日前,《汕头市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 助力“百千万工程”》成为全省“社会力量协同共创”领域五个创新突破案例之一。

      “城市干净漂亮,人们热情友善,看到家里的变化,很激动,也很感动,祝福家乡发展越来越好,期待家乡与海外的合作越来越密切,我也会时常带小孩孙子回来看看,希望继续为家乡发展贡献新力量。”中华海外联谊会副会长、泰国中华总商会主席林楚钦在采访中表示。

    涵养新风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文明有序的城市环境,是城市营商环境的 “软实力”,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环境洁净、服务周全、氛围浓厚,游客才能如归故里,企业才能大展拳脚。

      骑楼街区的志愿者微笑着递上导览图,临时停车场满足游客就近停车需求,夜市摊主主动将周边垃圾收拾干净……这些看得见的文明细节,让“流量”沉淀为城市口碑的“留量”。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五一”期间,汕头共接待游客389.21万人次,同比增长20.3%;旅游收入达24.91亿元,同比增长21.9%。

    1  南方+ 张晓宜 拍摄

      秀美的文旅风光让游客一见倾心,便企惠民的各项措施更吸引了不少企业到汕头“安家落户”。近年来,通过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汕头连续4年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居粤东粤西粤北城市首位。

      “要把文明创建中形成的优良作风转化为优化营商环境的持久动力。”在6月30日召开的全市营商环境建设大会上,汕头市委书记温湛滨的话引起广泛共鸣。他表示,要聚焦政务服务、综合成本和城市形象三大维度,勇于攻坚克难,将“汕头服务”打造成为新时代城市形象的“金字招牌”。

      首次获评全国文明城市,汕头需要以更高站位理解文明的意义——它既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也是提升城市能级的内生动力。

    1  南方+ 张晓宜 拍摄

      在汕头,城市文明与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文明城市创建中形成的规则意识、契约精神、服务理念,悄然转化为产业发展的“隐形生产力”:“三新两特一大”产业集群加速崛起,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数据显示,全市经营主体总量超56万户,2024年新登记市场主体达7.14万户。

      奥飞娱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林建青坦言,相关部门主动送政策、助发展的诚意令人印象深刻,“营商环境是企业发展的土壤,政府的持续努力让民营企业发展更有信心,我们作为企业也将全力做强品牌、推动产业升级。”

    文明花开

    文化出海交流互鉴

      岭南盛夏,在汕头的翠绿山林间,一颗颗鲜艳圆润的荔枝挂满枝头。与之相伴的,是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活动:非遗传承人教授荔枝剪纸技艺,《荔镜记》演员讲述文明新风;亲子家庭一同制作荔枝创意手工……群众在互动中,深切感受着传统文化与本土风物的巧妙融合。

      漫步城乡,文化的浸润让文明愈发可感。走进城市街头,文化活动精彩纷呈;漫步乡间小径,非遗体验热火朝天。依托各级文明实践阵地,市民群众欢度“我们的节日”,“百千万工程”文明集市人气十足……这些既“接地气”又“冒热气”的活动,让每个人感受着繁荣文化的浸润洗礼。

    1  南方+ 张晓宜 拍摄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共开展文明实践活动10367场次,惠及群众约47.5万人次。

      作为中国最早开放的经济特区之一,汕头将文化触角延伸至全球:潮阳英歌队赴德国、法国、阿联酋等地举办专场演出;汕头龙舟队在剑桥龙舟节上勇夺桂冠;侨批历史文化展在马来西亚、柬埔寨等地展出……这些传统文化在润心育人的同时,更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在世界文明百花园发出汕头声音。

    1  南方+ 张晓宜 拍摄

      近年来,汕头加快建设文化阵地、深挖传统文化资源、持续改善文化服务,持之以恒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人们一边喝着工夫茶,一边享受着文化盛宴,文明实践中心成了“厝边头尾”的第二个家。

      从特色古村的非遗工坊到现代乡镇的文旅综合体,从“村晚”舞台上的乡土欢歌到“村BA”赛场上的拼搏友爱,汕头在深挖传统文化资源中,让文明城市的精神风貌愈发昂扬。老人们听潮剧忆乡愁,年轻人学非遗传技艺,文化的温度正催生出共建共享的文明自觉,更成为“百千万工程”里最动人的文明注脚。

      进入暑期,汕头的文明实践课堂纷纷上线,通过非遗体验、国学课堂、公益托管等多种形式,孩子们在炎炎夏日有了“家门口”的好“趣”处,在文化熏陶中涵养文明习惯。围绕十五运会开展的文明实“健”夜校,更以免费开放的篮球、足球、英歌舞等15项课程,将运动激情与文明风尚一同传递。

      文明恰似不息的潮涌,每一朵浪花都激荡着向善向上的力量。当骑楼老街的灯笼映着市民游客的笑脸,当政务大厅的工作人员践行“秒批秒报”的承诺,这座城市的文明肌理愈发清晰,建设“城市文明”步履不停,在加快融湾进程中书写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崭新篇章。

      文章来源:南方+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