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此次不然良甚焦念……
然究迁去何地及俺家有否迁移?
请即时回复。”
……
这是1939年6月
远在马来西亚的家琼写给
家乡汕头的胞弟家培的一封侨批
烽火侨批越山海,尺素寸心系家国
时隔80多年
我们仍能在这封
仅寥寥数句的侨批中
感受到身处异乡的潮人
对家人、对家乡的深深牵挂
感受到华侨华人
情牵桑梓、心系祖国的动人赤诚
“批”一封,银几许
跨越山海,辗转归乡
汕头是我国著名侨乡
“侨批”是中国海外华人华侨
寄给家乡眷属的书信与汇款的合称
这些“侨批”已成为
研究近代华侨史的珍贵档案
近日 侨批收藏者、汕头职业技术学院 副教授袁晓红 在整理抗战时期侨批史料中发现 这封记录汕头沦陷初期社会图景 的侨批档案 △袁晓红接受汕头融媒记者采访。 该侨批为纸质信函 寄发日期为民国廿八年五月初九 (1939年6月25日) 寄出地址标注为马来西亚峇株吧辖 接收地址系汕头市靖海所西仁街 内容涉及批信传递、家乡安危 及代转款项事宜 “我们从‘焦念’‘即时’ 等侨批里的字句 就看到一个在远在海外的游子 对家乡、亲人的牵挂” 袁晓红向记者介绍道 尤为特殊的是 该侨批系1939年7月27日 汕头邮局恢复侨批业务首日接收的档案 成为记录战时邮政中断 与侨批汇路恢复的直接物证 其中提及“汕市区遭日军登陆” 与1939年6月21日汕头沦陷的 历史事件直接关联 它不仅是战时侨批汇路中断又续的“铁证” 更以微观视角揭开宏大家国史 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2025年是“侨批档案” 列入《世界记忆名录》十二周年 一封封侨批不仅承载着 海外侨胞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与关怀 更体现了他们浓厚的家国情怀 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在这封烽火侨批里 字里行间的“即时回复”“甚焦念” 是五千年文明孕育的情感密码 藏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文化基因 每一封批都是微型史诗 记录着普通人与大时代碰撞时 迸发的精神火光 △袁晓红接受汕头融媒记者采访。 袁晓红告诉记者 “从这个微观的叙事里, 我们也可以看到 千千万万的‘家琼’们的赤子之心 虽身处异处、异域、异国 却心向家国 这种将个人情感和民族命运 相连的赤诚 正是我们侨批精神 延续至今的一个精神内核。” 在“外汇断绝如断血”的抗战时期 侨批既是游子的脐带 更是故土的命脉 侨批中那一句句朴实的问询、 一笔笔厚重的汇款 早已超越私人情感 成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生动注脚 值得我们永远铭记与传承 文章来源:汕头橄榄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