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儿童时期,是心理健康问题高发期,如何面对和解决常见的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家长关注。10月10日是第31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主题是“营造良好环境 共助心理健康”,一起来听听专家的建议,守护好孩子的心理健康。
市民吴先生的妹妹是一名初中生,正值青春期,新学期开学后,他发现,妹妹的脾气突然倔起来,不理家人,不爱跟家人说话,很难沟通,放学一回家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吴先生意识到,妹妹和家人的沟通存在问题,于是向心理专家咨询请教。
吴先生说:“感觉她有点叛逆,对父母更是爱理不理,我和她关系还比较好,但只要说到父母的那些话,她又开始不愿意对我说太多的事情了,前几天父母说了她太多,产生口角,她还摔打东西,以前是一个挺听话的女生,现在变成这样子。”
在家不爱说话的青少年,在同伴面前,却总有说不完的话,这样的反差,往往让父母更不满。专家指出,部分青少年不爱跟父母说话,并不是真的“不想说话”。
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教授许崇涛表示:“家属说不知道孩子成天在想什么,几乎很多家长都在说这样的话,但我常常反问一句,你想了解你的孩子,你是用耳朵还是用嘴巴,几乎家长就不开腔了,因为我们的家长习惯听到孩子讲什么就要去教育,就要去引导,从没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感受他,先听他内心的感受讲出来。”
专家表示,不爱和父母说话,只是孩子一个典型的心理外显行为,很难通过简单观察和推断就能认识清楚,要想有所改变,父母还得“从现象背后理解本质”。“孩子大了,要充分尊重孩子,父母不要过分强调孩子的成绩。我们过分看重成绩,用一个标准去衡量所有孩子,实际上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特长、不同的专长和兴趣,今天成绩一般,但只要激发潜力,有可能在其他地方或以后会爆发他的能力,所以培养孩子独立和负责任的能力,我觉得更有利于孩子未来的成长。”
今天是第31个世界精神卫生日,心理专家希望,有更多的人关注到青少年儿童的心理问题,消除歧视和偏见,形成尊重、理解、包容的社会环境,让每个青少年儿童都能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和支持,健康快乐成长。
来源:汕头橄榄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