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冬至,民间素有“冬至补一补,一年精气足”、“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的说法。因此,在这个天寒地冻的季节里,更要注意保健身体,御寒暖身,让体内的肾气慢慢的贮存能量,充实茁壮,为下一年度预先贮存整年的元气。
冬季如何正确养生呢? 今天,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周英将从饮食、泡脚、睡眠三个方面给大家支招,助您健康过冬。 一、民以食为天,冬季如何吃出健康? 周英主任介绍,冬补应以温补为原则。冬要温补,少食生冷,但也不宜燥热,可以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如:牛羊肉、乌鸡、鲫鱼,多饮豆浆、牛奶,多吃萝卜、青菜、豆腐、木耳等。 但是,多吃热量较高的食物不代表着可以暴饮暴食。因为天气较冷,尤其到了晚上,很多朋友会吃很多,这其实是不健康的。周主任介绍,冬季晚餐的四大规律: 1.晚餐不要吃过饱。 2.晚餐不可以过荤,诱发动脉硬化和冠心病。 3.晚餐也不可以过甜,经常晚餐吃甜食,久而久之会让人发胖的。 4.晚餐不可以吃的太晚,吃得太晚,容易患尿道结石。 很多街坊都有冬季吃药膳进补的习惯,周英主任特别推荐了一款简单的补血靓汤——当归生姜羊肉汤,适宜多手脚冰凉,体寒而怕冷等气血两虚的患者,有需要的街坊不妨一试。制作方法如下: (1)先将羊肉洗净、切块,用开水焯过,沥干水,当归、生姜分别用清水洗净,生姜切片。 (2)将生姜下锅内略炒片刻,再倒入羊肉炒至血水干,铲起,与当归、五指毛桃同放砂煲内,旺火烧沸后撇去浮沫,再改用小火炖至羊肉熟烂即可加入食盐等调味品食用。 温馨提示,此款药膳以下几类人群不宜食用 ☑ 体质燥热人群,否则会加重体内的燥热之气,导致身体不适。 ☑ 消化能力不佳、胆囊有疾病、高血脂等人群。因为羊肉是富含蛋白质和脂肪的食物,此类人群食用会加重身体不适。 ☑ 羊肉是一种有可能导致过敏的食物,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对于高蛋白过敏的人群有可能有免疫异常的情况出现。 二、寒从脚下起,对症泡脚很关键。 随着寒冬季节的来临,不少人常感觉手脚冰冷,因此会开启泡脚养生的模式。随着养生的意识深入人心,市面上的泡脚偏方五花八门,泡脚产品也层出不穷。周主任提醒,泡脚虽好,但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泡脚的,而且冬季泡脚有很多讲究,对症泡脚很关键! 1.以下六种人群不适合泡脚: (1)足部有皮肤病或破溃患者; (2)妊娠期、经期女性; (3)严重心脑血管病及肿瘤患者; (4)静脉曲张、静脉血栓、下肢动脉闭塞的患者; (5)严重糖尿病、糖尿病足患者; (6)严重贫血、体虚之人。 2.泡脚有什么讲究? 泡脚的时间不能过长,水温不宜过高。泡脚水温以40-45℃为宜,最好不要超过50℃,泡脚时间以微微出汗即可,切勿大汗。泡脚的时间晚上7-9时为宜。饭后半小时内不宜泡脚,会影响胃部血液的供给,导致消化不良。同时,泡脚最好选择木桶。 3.可以加什么中药以助保健? (1)姜驱风寒,生姜在中医上属于辛温解表药,有祛寒解表的作用。适宜外感风寒,怕冷怕风,周身肌肉酸痛。 (2)桂皮温肾阳,桂皮在中医上具有温脾胃,暖肝肾,祛寒止痛,散瘀消肿,属温里药,可缓解肾病引起的浮肿。 (3)红花活血化瘀,红花,性辛,温。归心、肝经。具有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的作用。关节痛症、痛经的人群可尝试。 (4)夜交藤助眠,夜交藤味甘、微苦,性平。归心、肝经。具有养心安神、祛风、通络的作用。血虚、神不守舍等症状的失眠患者可尝试使用。躁狂属实火者慎用。 三、睡觉有讲究,早睡养肝补元气 良好的睡眠是增强机体免疫力的重中之重。冬季寒冷,睡眠条件和睡眠质量均受影响,最简单、最便宜、也最好的进补是早睡。 周英主任介绍,子午觉,就是每天子时和午时按时入睡,其主要原则是“子时大睡,午时小憩”。中医古籍《黄帝内经》中有记载:“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说明睡眠与醒寤是阴阳交替的结果。子时是中医的经脉运行到肝、胆的时间,因此,养肝的时间应该熟睡。 晚上11点是子时,因此大家在冬天最好每天不晚于11点睡觉。如果因熬夜而错过了这个时间的睡眠,肝胆就得不到充分的休息,人就会表现出皮肤粗糙、黑斑、面色发黄等症状。夜晚之于人体就相当于冬季之于自然,大自然在冬季要休眠,人也要在夜晚睡觉,在晚上11点前睡着,才能通过睡眠补足人体的阴、精、气、血与阳气。 来源:广东卫生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