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心孩子不长个?测个骨龄!担心孩子性早熟?测个骨龄!……骨龄检测成为了很多家长的“新宠”,许多家庭的“标配”做法。
那么,孩子们真的都要去测个骨龄吗?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童内分泌专科主任医师苏海浩为大家答疑。
孩子的生长发育有两个“年龄”
苏海浩介绍,孩子的生长发育可用两个“年龄”来表示,一个是生活年龄,即日常所说的年龄,另一个是骨骼年龄,即骨龄。
骨龄检测很简单,就是拍个左手正位X光片,包括腕骨、掌骨、指骨,然后医生根据拍摄出来的X光片进行读片分析,计算出骨龄。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骨龄判断方法有标准图普法(GP法)和计分法(TW法、CHN法)。
“骨龄是预测身高的重要工具。”苏海浩表示,骨龄代表的是骨的发育水平和成熟度,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身高的增长空间,当骨骼已经接近闭合状态时,就失去了线性生长空间,此时再次长高的可能性并不是很大。
目前,通过骨龄检测了解个体所处的生长发育阶段及其营养、疾病等情况,在内分泌临床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孩子都需要测骨龄?其实不然!
那么孩子都有必要去测骨龄么?其实不然!
苏海浩解释,骨龄虽然能根据骨骼的发育水平和成熟度预测身高的增长空间,但孩子身高增长的速度并不是呈均匀性的,有时长得快,有时长得慢。
此外,影响身高的因素非常多,包括营养、运动、睡眠、抵抗力、压力等,“所以单纯靠一个时间点监测出来的骨龄检测结果,并不能绝对地判定孩子成年的身高。”苏海浩说。
值得注意的是,骨龄预测公式来源于大样本正常人群的调查数据。因此,对正常青春期的成年身高预测较准确,但对于发育异常或治疗后的身高预测则偏差较大。因此,家长无需过分依赖骨龄检测。
那么,哪些孩子需要测骨龄呢?苏海浩介绍,存在一下三种情况,建议尽快咨询内分泌专科医生,评估是否需要进行骨龄检测。
孩子特别矮小,个头明显落后于同龄人;
孩子出现了早发育的迹象,即女孩在8岁前、男孩在9岁前出现了第二性征发育迹象;
孩子有其他异常,如身材特别肥胖等。
骨龄与实际年龄不一致 警惕八种情况
拍过骨龄片的家长会发现,骨龄与孩子的实际年龄可能并不一致,这意味着什么?
苏海浩解释,通常情况下,孩子的骨龄和实际年龄一般都是相符的,上下浮动不超过1岁。骨龄比实际年龄大于2岁以内的为骨龄偏早,骨龄比实际年龄小于2岁以内的为骨龄偏晚。
“骨龄比实际年龄小,不一定意味着孩子就有更大的生长空间。”苏海浩提醒,当骨龄小于实际年龄2岁及以上时,为骨龄异常落后,需警惕:
内分泌疾病:青春期发育延迟、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生长激素缺乏症、性腺机能减退、库欣综合征;
营养相关:营养不良;
慢性系统性疾病:先天性心脏病、慢性肾病、肝病、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情感障碍等;
各种综合征:13、18和21三体综合征、Turnner综合征(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Klinefelter综合征(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Silver-Russell综合征;
药物相关:糖皮质激素、安非他命、GnRHa、芳香化酶抑制剂。
当骨龄大于实际年龄2岁及以上时为骨龄异常提前,需警惕:
内分泌疾病:性早熟、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卵巢肿瘤、睾丸间质肿瘤、生殖细胞肿瘤、睾丸肿瘤、脑肿瘤等;
营养相关:肥胖症;
各种综合征:家族性男性性早熟、Albright综合征、Sotos综合征、Backwith-Wiedemann综合征。
“孩子的生长发育,不仅要关注骨龄,其实还需注意做到均衡饮食,适当运动,保证充足的营养和睡眠,不乱吃大补的食物等。”苏海浩说,至于是否需要测骨龄,建议听从专业医生建议。
男孩子女孩子做骨龄测试没有最佳年纪,如果发现孩子身体发育有问题,应及时干预。
来源:广东卫生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