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乳腺炎,也叫哺乳期乳腺炎,中医称之为“乳痈”。 常发生在初产妇产后1-2个月之间,主要表现为乳房的局部肿胀、疼痛,甚至缺血和坏死,如果控制不好它还会引起发热、畏寒等全身症状,影响我们的血压和心跳,带来休克、脓毒血症等这些比较严重的并发症。 本期《健康新生活》,来自汕头市中心医院乳腺科的黄建豪主任就将给我们普及急性乳腺炎防治的知识。
黄建豪 :汕头市中心医院乳腺疾病诊疗中心副主任 、主任医师。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乳腺专业管理分会常委, 广东省医学会乳腺病学分会青年委员,广东省胸部疾病学会乳腺病防治专委会常委 。 擅长早期乳腺癌的筛查、诊断、手术治疗及晚期乳腺癌的综合治疗。 急性乳腺炎的发病率一般是1%-2%,在初产妇中会达到 2%-4%。 如果哺乳期宝宝未将乳房中的奶吸干净,或妈妈的乳汁分泌旺盛,这些都有可能造成乳汁淤积,造成细菌滋生。 日常生活中,细菌到处都是,宝宝嘴巴里有,手上有,妈妈自己的内衣上也有。 细菌通过乳头的乳汁出口进入人体,再顺着乳腺导管流窜,顺利侵占了乳腺,在乳汁里拼命吸收营养,疯狂繁殖。 此时免疫系统前来镇压,战争就会在乳腺爆发,急性乳腺炎就来了。 预防急性乳腺炎三原则: 1.避免乳汁淤积 2.防止乳头、乳房损伤 3.保持乳房、乳头清洁
两边乳房轮流喂奶
采用不同的姿势喂奶
及时用吸奶器吸出残奶
有助于帮助乳房排空乳汁
预防急性乳腺炎的发生
急性乳腺炎的发展一般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阶段:乳汁淤积期
乳管里边乳汁淤积形成肿胀、疼痛。
此时身体白细胞会有轻微的上升,还未出现全身症状。
此时可做局部处理:
排空乳汁或采用一些局部物理处理方法,如红外线照射,温毛巾湿敷,或采用收敛性的药物进行外敷,帮助炎症的吸收。
这个阶段不影响宝宝的喂奶。
第二阶段:急性炎症期
这个时期疼痛加剧,会出现局部皮肤的潮红,甚至会带头痛、畏寒、高热等全身症状。
这个阶段除了排空乳汁的局部治疗外,还要用到青霉素、头孢素类的消炎药物。
这个阶段不影响宝宝的喂奶。
第三个阶段:脓肿形成期
这个阶段局部症状会更加明显,局部皮肤有些会溃破、流脓。
此时全身症状也会进一步加重,出现心跳加快、血压变化、发热畏寒等。
此时医生会做穿刺或引流进行冲洗控制病情。
情况再严重的,需要切开引流。
局部处理之后再结合一些全身的药物进行治疗。
此时发炎的乳房如果已经分泌脓液出来就不能进一步喂奶了,但另一侧乳房还是可以喂奶。
乳腺发炎可预防,规律哺乳常清洁。
乳汁不畅要警惕,乳汁记得要排空。
热敷按摩莫乱用,高热寒颤快就医。
来源:汕头橄榄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