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5月1日《职业病防治法》实施以来,第18个宣传周是最特殊的:职业人群预防新冠肺炎感染与传播,是职业卫生的第一要务,同时要落实以预防职业中毒为重点的职业病防治措施。
下面介绍用人单位应如何预防新冠肺炎感染与传播~
用人单位必须成立防疫工作组,对接社区防疫网格三人组的工作,及时掌握员工的流动情况,按用人单位所在社区的要求,对来自高风险地区、中风险地区和境外的员工进行防疫管理。
具体措施参考:复工复产指导:没有规定动作,只有因地制宜的专业指导
“有风则生,无风则死”
作业场所通风,是预防新冠肺炎传播、预防职业中毒和尘肺病的重要措施。
首选自然通风。由于很多作业场所受限于环保“有组织排放”或车间过大,无法实现有效的自然通风,空调与净化车间也无法实现自然通风,必须使用机械通风。
机械通风包括全面通风与局部通风,其基本要求是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http://www.nhc.gov.cn/ewebeditor/uploadfile/2014/11/20141114162610618.pdf。
具体措施参考:复工复产指导:没有规定动作,只有因地制宜的专业指导
非生产车间的通风,最好是开门窗的自然通风,可辅助开启排风扇。
一般场所,每小时换气次数要求大于3次。有生物性污染源的室内,每小时换气次数要求大于12次。
不存在粉尘、化学物的作业场所,或存在粉尘、化学物的作业场所危害物不超过职业接触限值的,可以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或防尘口罩(如N90、N95,其防尘功能可过滤病毒)(见《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 2.1-2019的表5)。
作业场所粉尘可能超过职业接触限值时,佩戴防尘口罩(如N90、N95)。喷砂、喷釉等高浓度粉尘作业,应选用隔绝式呼吸保护器。使用长管式RPE时,供气口设置在空气清新的非污染区。
作业场所化学物可能超过职业接触限值时,佩戴防毒口罩(见图1、图2、图3)。人员密集的作业,佩戴防毒防尘口罩(其防尘功能可过滤病毒)。
注意:一般作业,发现作业场所化学物超过职业接触限值时,必须立即停止作业人员接触超过接触限值化学物的作业并整改。属于喷涂或应急等情况时,应使用隔绝式呼吸保护器。使用长管式RPE时,供气口设置在空气清新的非污染区(见视频)。
作业场所化学物与粉尘都可能超过职业接触限值时,佩戴防毒防尘口罩(见图1、图2、图3)。
注意:一般作业,发现作业场所化学物超过职业接触限值时,必须立即停止人员接触超过接触限值化学物的作业并整改。属于喷涂或应急等情况时,应使用隔绝式呼吸保护器。使用长管式RPE时,供气口设置在空气清新的非污染区(见视频)。
口罩选型可参考3M指引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 2.1-2019
表5 职业接触水平及其分类控制
图1 国家标准
图2 RPE分类及其APF值
图3 过滤式防毒RPE,根据滤芯的不同,适用于不同的化学物
长管式呼吸保护器(隔绝式呼吸保护器)
处于高风险和中风险地区的用人单位,重点预防新冠病毒携带者输入单位内引起传播。具体措施参考:复工复产指导:没有规定动作,只有因地制宜的专业指导
无论风险高低地区,鼓励用人单位安排员工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
详情看
https://mp.weixin.qq.com/s/z0W1tYeV8ZDSo0Goc6ftNg
咽拭子采样
核酸检测(RT-PCR)
用人单位新冠病毒输入最大的风险,是员工居住区感染、外出活动感染、家庭客人来访传播、家属感染传播、乘坐公共交通感染等。这些环节的防控难度最大,需要用人单位有专人的管理和宣传教育。
来源:广东卫生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