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汕头市发展和改革局 > 专栏建设 > 党务工作
分享到:
发改党务简报――学习十九大专刊 (4)
  • 2018-01-17 15:56
  • 来源:办公室
  • 发布机构:办公室
  • 【字体:
  •  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心得体会
    李统升
    2017年11月28日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0月18日在北京隆重召开,我全程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向大会所作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研读了报告文本,也积极参加了市委组织部组织举办的多场培训会。报告共13个部分,其中,在第一部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第三部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和第九部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专门成段成节论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阶段性成就、指导思想和战略部署;在其他各个部分,均以清新的表述、科学的论断,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提出了若干新的表述,明确和凸显了新时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新的时代背景、发展依据、外部条件和政治保证,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和实践的全景全貌,是不断巩固和深化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新的政治宣言和行动指南,为我们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一、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汕头处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区域,也处于需要振兴发展的关键时刻,在加快发展的过程中更应注重生态保护。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为统领,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以美丽与发展共赢为重点,以实现绿色崛起为导向,以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为保障,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加快建设发展布局合理、产业清洁高效、生态功能优化、基础设施完备的绿色低碳城市,协同推进绿色化和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推动汕头经济社会迈进绿色发展新轨道。
        二、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生态宜居环境
        报告指出: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绿色金融,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结合我市实际,要大力统筹推进城乡建设规划与产业发展规划、生态规划、能源规划、交通规划相衔接,使城市建设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与自然山水相融合,营造优美的人居环境。以“创文强管”工作为抓手,强化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提升市政道路、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城市照明、停车设施、信息设施、残疾人无障碍设施等建设和管养水平,建设覆盖市域范围的“数字城管”协同管理平台,提高城市容貌景观和环境卫生管理水平,巩固国家卫生城市成果。稳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逐步实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的信息化、智能化。挖掘潮汕优秀文化中重和谐、顺天时、倡俭朴的生态文化内涵,塑造具有时代气息、潮汕特色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干部教育培训体系,推动生态文明教育进校园、进家庭、进园区、进机关。把生态文化建设作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创建一批生态文化教育基地,建设一批生态文化基础设施,创作一批生态文化作品,满足社会各界对生态文化的需求,营造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氛围。广泛开展绿色生活行动,推动全民在衣、食、住、行、游等方面加快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式转变,逐步形成勤俭节约的消费观。积极引导消费者购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高能效家电、节水型器具等节能环保低碳产品,减少宾馆、酒店等一次性用品的使用,限制过度包装。大力推广绿色低碳出行,提高公共交通系统的覆盖范围,建设完善自行车道等慢行道路系统,倡导自行车和步行等无碳出行方式。完善公众参与制度,及时准确披露各类环境信息,扩大公开范围,保障公众知情权,维护公众环境权益,引导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各类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三、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
        报告指出:加快水污染防治,实施流域环境和近岸海域综合治理。这正是汕头目前必须全力推动的重点工作。一是要大力推进练江流域综合整治,贯彻落实《练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方案(2014-2020)》,以断源截污、清淤清障、生态修复为重点,推进练江流域综合整治。建成潮阳区、潮南区印染行业统一定点园区投产,督促所有印染企业完成入园升级改造。加快潮阳和平、铜盂和潮南陇田、陈店、司马浦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完善城镇污水配套管网和沿河大截排系统,提高污水接驳纳污处理率,确保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二是要推动韩江流域联防共治,加快韩江粤东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及堤防达标加固,水库除险加固以及大、中型水闸等水利项目建设、构建覆盖韩江流域下游及出海口50年一遇防洪潮体系,保障围内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加强韩江流域水环境保护,共同打击水事违法行为。加大饮用水源水质保护力度,推进饮用水源保护区及其源头生态涵养林地建设。三是要持续改善城市水环境,保障粤东区域生活用水、农业灌溉用水和生态用水安全,加快龙湖沟、新河沟、星湖公园、港区排洪沟等13宗黑臭水体整治。
        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绿色产业
        报告指出:“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绿色金融,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一是推动制造业智能化发展,以特色园区、龙头企业为带动,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重点产业,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工业结构。加快节能环保与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的融合,采用先进适用节能低碳环保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二是推动现代服务业提质发展。依托区域交通航运、科教创新、商贸物流、金融服务“四个中心”建设,提升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现代金融、科技服务、信息服务、总部经济等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旅游、健康、体育、文化、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培育发展人力资源、教育培训、家政服务、法律服务等新兴服务业,促进服务业扩大规模、优化结构,加快形成以第三产业为引领的发展新格局。三是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绿色能源产业。加快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建设及新材料、新装备的推广应用,推进生物质发电、生物质能源、沼气、海洋能等应用,发展分布式能源,建设智能电网,完善运行管理体系,完善城市燃气管网规划,逐步实现天然气管道通达全市有用气需求的工业园区和产业集聚区。
        五、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
        按照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法治轨道,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领域依法行政。贯彻落实好新环保法,依法对污染源、排放过程和环境介质实施统一监管,提高环境法治水平。严格公正环保执法,对各类环境违法违规行为实行“零容忍”,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强化对浪费能源资源、违法排污、破坏生态环境等行为的执法监察和专项督察。每年对企业(单位)开展节能监察。建立领导干部违法违规干预执法活动的责任追究制度,确保监管机构开展行政执法的独立性和权威性。积极推动建立环境保护联动执法监督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司法与环保、国土、建设、林业、农业、海洋渔业、规划、城管、水务等职能部门信息共享、线索移送、共同配合的协同工作机制。加强基层执法队伍、环境应急处置救援队伍建设,解决生态环境监管执法能力不足问题。加强相关政策法规之间的衔接,研究制定生态补偿、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壤环境保护等生态环境保护政策。
       严守环境质量底线。将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提升作为各级政府环保责任红线,相应确定污染物排放总量限值和环境风险防控措施。探索建立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在流域、大气、土壤、森林、湿地、矿产资源开发、重点生态功能区、饮用水源地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区、生态保护红线区域等重点领域实行生态补偿,科学界定生态保护者与受益者的权利义务,通过补助性补偿和奖励性补偿等方式,力争形成生态损害者赔偿、受益者付费、保护者得到合理补偿的运行机制。
       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我们应有的努力!

     

    相关附件: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汕头市发展和改革局(粮食和物资储备局)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