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006997710/2019-00491 文 号:
- 发布机构:汕头市审计局 生成日期:2022-04-01
- 主题分类:主 题 词:
新年伊始,汕头市委、市政府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以“工业立市 产业强市”作为新的战略目标,在全市经济工作推动会上提出“今年完成6000亩‘工改工’改造目标”、“五年打造五万亩新型工业园区”的清晰目标。
在“工业立市 产业强市”的道路上,汕头如何精准找到发力点?此前,汕头市审计局开展了对汕头产业园区建设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审计调查,对省级资金投入产业园区建设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省级产业园的基本情况和运营管理情况进行了重点审计,全面摸清汕头市纳入省级产业转移园管理的5个园区的情况,为助力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铺好前路。
审计前锋,铺好前路
此次审计调查中,审计组走访了汕头市5个省级产业园区,延伸审计濠江、海门、潮南3个片区,对其基本情况进行详细了解。汕头市纳入省产业转移园管理的园区形成1个示范园和4个一般园的“一大四小”产业转移园格局,5个省级工业园区有入园企业1056家(不含广澳片区),其中规上企业283家,高新技术企业190家。近年来汕头市各产业园区在省工信厅的大力支持下,以省级补助的各项专项资金投入建设,逐步完善各园区的基础设施。审计结果表明,在资金使用方面,各园区基本能按照文件的规定专款专用,对园区基础设施的完善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园区建设方面,各产业园区按各自的功能定位,基本达到产业园区产业集聚、集中治污的初步效果;在招商引资方面,各产业园区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上市公司;在盘活利用土地方面,各产业园区不断推进低效产业用地再利用,促使低效用地盘活和再利用。
同时,本次审计调查发现汕头产业园区发展存在短板问题:在园区规划方面,园区规划面积小,5个省级产业园面积共33.73平方公里,且园区分布散;在园区管理方面,配套设施不完善,税收优惠政策、对引进企业和项目后续的服务较为欠缺;在产值税收贡献方面,产业园区产值较小、税收少,2019年5个省级产业园区286家规上工业企业总产值为569.62亿元,仅占全市的18.61%,每亩平均产值为593.72万元,平均每亩税收贡献25万元;在土地利用方面,部分园区未设立准入退出等机制规范性文件,部分园区未严格执行奖惩机制,部分土地权属关系未理顺或闲置;在园区发展方面,园区现阶段小规模企业多,企业高新技术含量低,龙头企业引领作用弱,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
结合审计发现的问题,审计报告提出几点针对性建议:一是加强财政政策引导,发挥财政资金的引领作用;二是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强化产业园区规划管理;三是转变园区管理思路,更新产业园区运作模式;四是明确园区产业定位,打造各具特色的产业园区;五是强化园区用地管理,提高土地节约利用水平;六是严格园区准入退出机制,培养龙头企业落地生根。
政策红利,提振动力
汕头市政府于2022年初印发《关于推进“工改工”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在财政奖励方面,给予启动资金保障和拆除重建类奖励,政府挂账收储项目收益可补偿村集体;在土地方面,创新出台13项政策红利,从放宽准入、完善手续、延长年限、提容增效、分割转让、置换改造、整合改造全链条撬动土地资本,提振信心动力。同时,我市六合产业园区围绕汕头大型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总目标,瞄准“千亿级园区”“百亿级项目”,加快打造“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主战场、新引擎。
“工改工”扶持政策的出台,有效推动解决当前工业产业发展的短板问题,变身汕头园区发展的引擎和着力点。汕头审计人立足本职,积极作为,在产业园区审计调查中,结合审计目标的绩效性和审计分析的前瞻性,一方面审核财务、业务信息的真实性,摸清家底,避免决策者“信息孤岛”,另一方面通过合规性审计,形成威慑作用,提高制度执行力。通过揭示问题,提出建议,督促落实整改,促进完善体制、机制、制度,为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坚定走好汕头”工业立市 产业强市”之路,审计人一路同行!
(企业审计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