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全市法律援助工作迈上新台阶,市司法局将推进全市法律援助工作提质增效列入“市司法局2024年政法十件实事”,落实全市法律援助机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推进法律援助服务延伸到基层村(社区),进一步完善法援便民措施,加大法援案件办理力度,提升法援案件质量,切实推动全市法律援助事业高质量发展。今年上半年,全市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4014件,比去年同期增长17.89%,接待群众法律咨询4963人次,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800多万元,市法律援助处、濠江区达濠街道法律援助工作站被司法部评为全国法律援助工作先进集体,澄海区法律援助处主任许伟强、潮阳区法律援助处主任陈颖被评为全国法律援助工作先进个人。
一是优化法援服务网络,服务群众有厚度。认真落实市府办《关于统筹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助力基层法治建设的若干措施》,制定出台《汕头市镇(街道)法律援助工作站工作指引》,在全市67个镇(街道)司法所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在所有村(社区)设立法律援助工作联络点,形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的法律援助服务圈,让基层群众及时就近获得法律援助。安排村(社区)法律顾问和人民调解员担任法律援助联络员,组织村(社区)法律顾问开展法律援助进乡村、进企业、进学校等活动,优先指派村(社区)法律顾问承办所在村(社区)群众申请的法律援助案件,将法律援助融入到基层群众的纠纷化解中去。今年上半年,各镇(街道)法律援助工作站共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709人次,办理各类法律援助事项84件,开展现场服务活动近94场次,让群众真正在家门口就能获得法律帮助。
二是优化便民利民举措,服务群众有深度。持续推进法律援助申请全域受理审批一体化服务和汕潮揭区域通办,实现群众申请法援“就近办,一次办”。落实上级有关减证便民工作部署,组织全市法援机构优化受理审批程序,深入推进法律援助申请告知承诺制、个人诚信承诺和容缺受理,困难群众申请法律援助只需如实说明家庭经济困难状况并做个人诚信承诺,无需提供经济困难证明资料,确保群众申请法律援助“无证明”及“最多只跑一次”。今年上半年,共有超过551名群众通过各项法援便民举措顺利获取法律援助,群众申请法援无需要多次跑、来回跑。
三是优化特殊群体保护,服务群众有温度。深入开展“法律惠民生 助力农民工”“法援惠民生 关爱残疾人”等法律援助品牌创建活动,推动法律援助进企业、进工地、进社区,并针对农民工法律服务需求量大、事急、群体性多发等特点,开通绿色通道优先提供精准化服务;深入开展“法援护苗”专项行动,优化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服务模式,降低未成年人援助门槛,努力构筑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法治屏障。今年上半年,共办理农民工追索劳动报酬案件268件,为农民工追回薪酬超过400万元,办理涉及未成年人法援案件702件,开展“法律援助进校园”宣传服务活动10多场次,用心用爱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
四是优化案件质量监管,服务群众有力度。招募并组建由235名优秀律师组成的志愿律师库,选强配优法援律师队伍,并全面强化援助案件质量监管,组织全市法律援助机构完善内部质量监管机制,通过庭审旁听、案卷检查、征询司法机关意见和回访受援人等措施开展案件质量监督,同时安排专人做好案件指派后对法律援助人员的指导、监督工作,确保让群众获得的免费法律服务质量不低于有偿法律服务。在省司法厅组织的全省法律援助案件质量同行评估活动中,我市连续多年案件合格率达到100%,今年5月省司法厅通报2023年全省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结果,我市被抽样参与评估的16宗案件,合格率为100%,优良率为43.75%,优良率较去年提升25%。
五是优化“法援+”服务模式,服务群众有广度。牢固树立事要解决的工作理念,推动法律援助与基层社会治理深度融合,与妇联、共青团、法院、检察院、公安局、人社局、信访局等相关职能部门进行有效衔接,建立健全法律援助与诉讼、信访、行政复议、劳动争议调解与仲裁等工作的“法律援助+”协作联动机制,充分发挥法律援助密切联系群众的纽带作用,有效整合法援律师、社区法律顾问、人民调解员、法律明白人等法律服务资源,以“法援+人民调解”、“法援+社区法律顾问”等新模式一站式解决矛盾纠纷,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
供稿:市法援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