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使立法更接地气、更具实效、更好地反映人民意愿,汕头市司法局以潮汕传统民居保护立法为契机,以基层立法联系点为平台,于近日在小公园街道办事处召开《汕头经济特区潮汕传统民居保护条例(草案)》立法征求意见座谈会,听取有关基层立法联系点和部门的意见建议,以及向小公园街道办事处、汕头大学地方政府发展研究所、广东汕头华侨中学等基层立法联系点发放调查问卷,指导基层立法联系点以点带面征集民声、民智,为潮汕传统民居保护立法建言献策、添砖加瓦。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丰富立法全过程人民民主,进一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2021年以来,汕头市政府先后设立10个基层立法联系点,拓展了社会各方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和方式,畅通民意反映渠道。基层立法联系点设立以来,积极参与到地方立法中,发挥着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的作用,打通民意最后一公里,透过联系点这个“小窗口”正发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大声音”。
坚持开门立法从谏如流,夯实立法民意基础。“法不察民情而立之,则不威”,民意是高质量立法的源头活水,地方立法要听取“家门口的声音”。联系点依托自身工作实践,积极为立法献计献策,切实发挥“点”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联系点作为立法征求意见单位与基层的“连心桥”,发挥其身处基层一线、贴近人民群众、接地气的优势,坚持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收集民情、民意和民智,紧扣人民群众所思所盼所愿,多渠道多形式听取基层群众“原汁原味”的立法心声,关注群众“急难愁盼”的现实问题,实现立法意见征询“全天候”“零距离”,将良法立到群众心坎上。目前,已经有不少充满“烟火气”的意见建议被采纳体现在潮汕传统民居保护立法的起草工作中,包括汕头大学地方政府发展研究所和广东众大律师事务所的建言献策,以及小公园街道办事处、汕头大学地方政府发展研究所、广东汕头华侨中学等联系点通过问卷调查汇集的民意民情,涉及适用范围、管理体制、认定标准、保护名录和保护规划编制、专家委员会职责、社会资本参与、传统文化挖掘、改扩建、拆除迁移、活化利用、建筑安全、加强执法等众多方面。
坚持做法治宣传的“大篷车”,提升市民法治意识。作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实践地,基层立法联系点既是具体立法项目的民声“直通车”,也是“接地气”的法治宣传“大篷车”,每次意见征集的过程,既是一次汇聚民声的过程,又是一次普法过程。在立法过程中以意见征询为抓手,依托联系点同社会公众保持良性互动,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传递法律知识,实现法治实践中立法与普法的同频共振,让基层群众在参与立法过程中知法、学法、懂法、守法,推动“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逐渐成为更多人的共识,将法律的理念、价值、功能和精神传递到社会末梢,涵养市民法治素养,提升市民法治意识,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本次在小公园街道办事处这个潮汕传统民居较集中的联系点召开立法征求意见座谈会,并依托联系点通过问卷调查方式以点带面汇聚民意,不仅为群众提供贡献基层智慧与力量的发声渠道,更是激发群众依法参与潮汕传统民居保护内生动力的重要法治实践。
下来,汕头市司法局将认真梳理研究座谈会意见和问卷调查反馈信息,对法规草案作进一步修改完善。同时,继续做好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工作,提高联系点将“法言法语”和“群言群语”双向转化的工作能力,充分发挥联系点的桥梁纽带作用,推动立法工作扎根基层、直面市民,使立法工作更好地与民心民意相通,并在群众参与立法制定过程中,调动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把联系点打造成为加强法制宣传、提升公众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的“传声筒”,实践更广泛的人民民主。
来源:立法一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