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普法动态
  • 12.4专区
  • 普法金榜
  • 法治文化
  • 法律“七进”
  • 法律法规
  • 经验交流
  •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汕头市司法局 > “八五”普法 > “八五”普法 > 经验交流
    紧盯平安幸福,共创汕治善治!探索政法工作现代化的汕头实践
    • 2023-03-06 10:58
    • 来源: 南方日报
    • 发布机构:汕头市司法局
    • 【字体:    
    在汕头市吹响高质量发展冲锋号角之际,近日汕头市召开2023年市委政法工作会议,对2023年政法工作作出部署,全面探索政法工作现代化的汕头实践。会议聚焦政治建设、安全稳定、社会治理、法治建设、队伍建设等重点任务,描绘了更高水平的平安汕头、法治汕头建设蓝图。

    图片

    大年初二晚,约45万群众现场观赏汕头迎春焰火晚会,公安机关全力守护平安。受访者供图

    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汕头经济特区如何走出一条符合政法工作规律和地方实际的现代化路子?“把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作为推进汕头政法工作现代化的有效途径。”会议明确,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以共建为基础、以共治为关键、以共享为目标,不断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制,着力推进社会治理系统化、科学化、智能化、法治化。
    民之所望,政之所行。会议提出,紧盯“看得见的平安、摸得着的幸福”目标,探索打造社会治理现代化汕头模式。要在全面备战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验收、确保“全面建”全面达标、“重点创”出新出彩的基础上,进一步树立大抓基层导向和全周期管理意识,加快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社会治理问题。

    图片

    会议提出,创新工作方式,继承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要总结汕头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做法和成果,努力打造“枫桥经验”的汕头样板。
    据了解,“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是“枫桥经验”的重要内涵。近年来在汕头,“枫桥经验”从乡村治理向城镇、社区治理延伸,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特殊群体服务管理、环境治理、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企业治理、网络治理等方面均有新实践。
    特别是自2020年启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以来,汕头坚持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深入实施266个创新实践项目,主动申报认领“防范化解社会矛盾风险”和“发挥法治保障作用”两个试点项目并集中资源力量创建,以试点创新突破带动全社会治理水平整体提升。两个试点项目经验做法,分别在第二次、第四次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创新研讨班上作交流推广。
    值得一提的是,过去一年来,汕头公安机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深化“平安厅”信箱建设应用,共有523封局长信箱信件、1579封厅长信箱下转信件100%办结,及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小信箱撬动大平安。
    今年,汕头将健全完善访调对接、诉调对接、检调对接、警调对接机制,推动“有事好商量”等创新项目建设,发挥“红袖章”、老年人协会等优势作用,组织动员各方力量开展矛盾纠纷化解,打造多元共治的社会治理格局。
    与此同时,推动镇(街道)100%建立矛盾纠纷调处平台,整合公安、司法、信访等人员力量进驻一体化运作,加强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切实将矛盾纠纷排查在萌芽、化解在基层。
    在推进政法工作现代化征程上,汕头如何继承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在社会治理创新上亮剑出招,解决社会治理之痛,值得期待。

    图片

    基层治,天下安。过去一年,汕头全市政法机关紧抓基层基础建设的攻坚点,社会治理现代化成效更加显著。

    如统筹党建、综治、应急、防疫等网格建设“全要素”基层社会治理综合网格,推动省“粤平安”社会治理云平台在汕头落地应用推广,创新“金凤码”应用提升网格化信息化管理,发挥网格员优势深入开展“人、事、物、地、组织”基层治理“五大要素”排查,建立数据专题库,打造基层治理工作的“数据底座”,全年共办结网格化事件近31万件,基层社会治理信息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同时,扎实推进镇街综治中心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因地制宜推动镇街综治中心功能室设置、外观标识、设备配置、部门进驻、制度机制建立等各项工作,全力冲刺“雪亮工程”建设,探索研发“社情地图”平台,打造“中心+地图+大数据”新模式,实现对各类社会风险隐患的实时掌控、及时预警、科学研判、高效处置。

    今年,汕头将继续突出强基导向,筑牢基层社会治理基础,着力打造“三个一”基层社会治理综合网格:

    ——进一步强化镇(街道)综治中心实体化建设,建立健全首问负责、协作配合、应急联动等制度,推动与信访超市、矛盾调解中心等部门资源整合,实现“一个中心统指挥”。

    ——加强“金凤码”“社情地图”“粤平安”等平台建设应用,推动“人、地、事、物、组织”五类要素基础数据采集,建立矛盾事件化解率达90%以上、风险态势研判一张图和综合网格活跃度达80%以上的一体信息化支撑平台,初步实现“一个平台管平安”。

    ——健全综合网格工作事项入项审查制度,统筹网格内社会保障、综合治理、应急管理、社会救助等事项,实现“一张网格管治理”。

    在此基础上,深入开展新时代“平安·幸福”村居创建。今年,汕头将对照“六好六无”“平安·幸福”村居创建标准,扎实抓好2022年度创建村(社区)验收工作,组织开展2023年度“平安·幸福”村居创建工作,努力实现“四年创建任务三年基本完成”。

    汕头正通过持续的固本强基,努力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图片

    平安是民之所盼、和谐之本。会议提出,坚持主动出击,提升社会治安整体防控能力。
    过去一年,汕头全市政法系统紧盯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看得见的平安、摸得着的幸福”工作目标,着力提升社会治安防控能力和水平,消除各类公共安全风险隐患。
    打击的锋芒,始终对准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各类犯罪。2022年,汕头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完成常设机构建设,成功侦破部督蔡某鑫涉黑案等一批大案要案,打掉黑社会性质组织1个、涉恶犯罪集团7个、涉恶团伙3个,查封冻结扣押涉案资产5222.63万元,立案查处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人员19人,潮南区2类涉黑涉恶涉乱突出问题如期摘牌。深入推进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破获涉养老诈骗案件65宗,涉案金额1638.759万元,为群众挽回损失180.17万元。持续推进涉土问题整治专项行动,进一步压实各级各部门工作责任,全市共完成整治存量及新增违法用地3464亩。
    今年,汕头将着力提升新形势下复杂社会治安局势的驾驭能力,以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为抓手,持续深化教育、金融放贷、市场流通等重点行业领域整治;建立经常性专项打击整治机制,依法严惩黄赌毒、盗抢骗、食药环以及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提升大要案件、多发案事件的打击效能,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为筑牢平安汕头底座,过去一年,汕头还不断深化完善以错峰用警、科学布警、重点驻警、动态调警为核心的“潮汐勤务”机制,开展“三大攻坚”“七项常态化打击”,持续依法严厉打击各类突出违法犯罪,取得刑事治安警情和刑事立案“双下降”,全年刑事立案同比下降14.2%,接报刑事、治安警情分别同比下降20.3%和14.9%。
    在此基础上,今年汕头将继续健全完善社会治安巡逻防控“四个一”体系建设,加强重点部位、重点场所治安防控,发挥“1、3、5分钟”快速响应机制作用,持续健全“潮汐勤务”“动中备”等巡逻防控机制,提升街面见警率、管控率,开展经常性的群防群治全民大巡防活动,加大街面违法犯罪管控力度。
    展望新的一年,全市政法机关将接力书写平安汕头建设答卷,努力让群众更安心、城市更安宁。

    图片

    法治,具有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会议提出,要推动建设更高水平法治汕头,以解决法治领域突出问题为着力点,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执法司法规范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过去一年,汕头全市政法机关紧抓护航发展大局的切入点,法治建设更有作为——加快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出台服务保障“工业立市、产业强市”和营商环境建设工作措施41条,审查产业发展、招商引资等各类行政决策事项1155项;主动申办“粤港澳信用体系建设与侨务法治”研讨会,试行归侨、港澳籍陪审员和调解员参加案件审理和调解工作机制,成功调解涉案金额1300多万元的涉侨合同纠纷案,涉侨司法工作获人民日报关注报道;成立涉案企业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管理委员会,组建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审结知识产权案件2877件;在全省率先开展法律援助全域受理审批一体化服务试点工作,组织办理法援案件5962件,挽回损失超1700万元。
    今年,汕头将着力服务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紧紧围绕“工业立市、产业强市”发展道路、“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布局,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安全稳定为保障,加强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司法,规范经济犯罪案件立案审查机制,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加快打造公开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与此同时,充分发挥经济特区立法权优势,在完善制度机制、提升服务水平、加强公正监管、强化产权保护、营造良好氛围等方面协同发力,加强涉企柔性执法,完善企业轻微违法行为容错纠错机制,让企业家敢闯、敢干、敢投资。健全涉外涉侨法治工作制度机制,努力培育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影响力的涉外涉侨法律服务机构。
    此外,着力保障民生法治需求,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办好百姓“关键小事”,依法审理教育、就业、医疗、住房、婚姻家庭、社会保障等涉民生案件,持续擦亮生态环境、资源保护、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等公益诉讼汕头品牌,依法保障未成年人、老年人和妇女等特殊群体权益,打造司法救助汕头样板,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司法获得感。
    奋进新征程,汕头全市政法机关正以高质量法治推动政法工作现代化,以更高水平法治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线实践

    数字化赋能海岛保护地理标志

    探索“南澳紫菜”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保护机制

    日前,第九届“粤治——治理现代化”优秀案例推介结果正式揭晓,由汕头市南澳县人民检察院主创的《数字化赋能海岛保护地理标志》案例获评“大数据与公共服务”类优秀案例。
    据了解,汕头南澳获奖案例立足于保护知识产权,通过创新方式方法有效保护“南澳紫菜”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南澳紫菜”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于2021年成功注册,成为汕头首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被寄予乡村振兴和海岛经济发展的期望。
    为保护并扩大影响力,南澳县人民检察院成立“南澳紫菜”地理标志调研小组,形成关于南澳海岛地理标志保护与发展的调研报告,将“南澳紫菜”融入大保护格局,向前端治理环节反馈,向党委、政府及有关单位建言献策,赋能建立数字化质量追溯体系,有效探索出具有海岛特色的地理标志保护路径。
    作为海岛县,南澳县虽地处较为优渥的自然环境,但相关信息较为封闭或滞后,以及某些地理环境因素的限制,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发展水平不高。为此,南澳县检察院牵头多部门形成联动机制,通过数据共享打通“数据孤岛”,建立数字化质量追溯体系。比方说,从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申请登记,到地理标志农产品进入消费者手中,存在巨大的信息和市场鸿沟,需建立完善、规范、便捷的渠道体系,包括社区店、电商平台等,让产品触达终端市场。
    针对此问题,调研报告提出,取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南澳紫菜”,作为商标使用人和管理人的南澳农特协会应规范内部日常管理工作,落实专职工作人员,保障工作经费,逐步建立系统化、规范化、常规化的管理体系,提升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农产品的服务基础能力。并尝试建立统一的销售渠道,建立经认证的线上线下购买点,借助数字化质量追溯体系,保证消费者能在销售终端买到正宗南澳产品。
    “申请登记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是发展当地农产品的起点而非终点,在网络信息时代,农产品生产者需要具备宣传和推广意识。”南澳县检察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院还积极引导“南澳紫菜”品牌找到符合自身地理标志农产品特色的宣传内容和宣传方式,借助互联网、大数据和网络直播等平台,促进政府加大宣传力度和广度,实现品牌推广的精细化和专业化。
    与此同时,以“检察大数据战略”赋能知识产权检察工作。如依托“12309”等智慧检务平台,增设“公益诉讼随手拍”等线上渠道,充分发挥大数据在拓宽监督线索来源、惩治防范犯罪、监督纠正违法、保障公共利益的作用。
    创新是南澳海岛经济发展的“助推器”,而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南澳县检察机关通过发挥职能作用,在地理标志知识产权领域新实践新突破,推动“南澳紫菜”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管理和使用进入规范化运行轨道,同时以相关经验做法成效举一反三,助力各项特色地理标志产品品牌打造,将有力推动实现南澳生态海岛的高质量发展。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汕头市司法局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