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通报2023年度全国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工作绩效考核结果,汕头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以下简称“汕头保护中心”)在参评的48家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中位列第27名,在参评的35家城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中位列第18名,较2022年相应排名实现较大提升。
2023年,是汕头保护中心正式运行的第二年。汕头保护中心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正确领导下,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业立市、产业强市”工作部署和“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发展格局,聚力优化工作机制、提升业务质效、服务创新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再上新台阶,先后荣获汕头市文明单位称号、首届汕头市区(县)直机关“双优杯”大赛一等奖、全国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业务竞赛优秀奖、第二届全国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机构专利检索分析大赛二等奖,为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和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工作成效被中国知识产权报、学习强国、南方日报、汕头电视台等刊发报道。
不断推进预审业务提质增效
建立健全预审业务流程和预审质量保障机制,创新出台专利批量预审、预审员联络点等措施,经汕头保护中心预审合格提交的专利申请,授权周期可压缩90%以上,授权率也大幅度提高。2023年共受理专利预审案件1601件,专利预审合格量共计1102件,获得授权专利1002件,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平均授权周期分别为63天、13.4天和6.4天,创下发明专利24个工作日、实用新型2个工作日、外观设计1个工作日的最快授权记录,其中发明授权率为88.3%,远高于全国授权率为54%的发明普通申请通道。结合本地产业发展需求,新增“纺织服装(重点内衣家居服)”外观设计分类号,扩大预审服务覆盖面,更好地满足纺织服装创新主体专利快速预审的迫切需求,助力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已累计受理纺织服装类专利预审申请350余件,经预审合格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快速授权的专利260余件。
持续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完善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突出强化电商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加强部门联动多次开展“法治体检”开出“维权”处方。2023年累计提供知识产权咨询服务170宗、办理维权援助案件104宗、知识产权纠纷调解案件117宗、电商平台专利侵权纠纷案件544宗,出具侵权判定咨询意见书22份,有效维护专利权人合法权益;推动知识产权公证服务持续开展,出具公证书的时间从15个工作日缩短为5个工作日,办证费用也大幅降低,为权利人节约公证时间和经济成本;先后进驻“第二届中国·潮汕国际纺织服装博览会”和“第22届中国汕头(澄海)国际玩具礼品博览会”强化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坚持需求导向,在全市六区及三大功能区设立12家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延伸知识产权服务网络;推进行政裁决工作有序开展,在市局指导下,独立办理专利行政纠纷裁决案件2宗,协助办理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案件10宗。
积极推进知识产权综合运用
以获批国家级专利导航服务基地为契机,主动融入全市发展大局,开展并发布五项专利导航成果,针对“两特”之一——纺织服装产业开展专利导航,在研判发展方向、寻找发展定位、规划发展路径等方面为纺织服装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建议,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围绕汕头市“三新两特一大”产业领域分别为广东光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汕头市贝斯特科技有限公司、奥飞娱乐股份有限公司、汕头市超声仪器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开展新能源、新材料、玩具、大健康4项企业经营类专利导航并发布成果,助力企业研发创新,引导专利布局和知识产权运营,提升核心竞争力。
聚焦提升知识产权服务水平
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形成便民利民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指示精神,强化知识产权服务供给,不断提升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水平。积极打造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构建“三新两特一大”产业专利数据库,让创新主体“一网通办”享受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助力提高企业创新效率;积极对接促合作,与化学与精细化工广东省实验室签订合作框架协议,为省实验室提供精准服务,已累计受理省实验室发明专利预审申请10余件,开展专利导航2项;获批设立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业务汕头受理窗口,实现专利、商标业务“一窗通办”。
成绩来之不易,目标催人奋进。下来,汕头保护中心将持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对标对表,锐意进取,致力为创新主体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知识产权服务,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在知识产权惠企利民、优化区域营商环境、服务汕头经济高质量发展中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