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13日上午,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在广州广东大厦举行《广东省渔港建设攻坚行动方案(2021-2025)》新闻发布会,市政府赵志涛副市长出席会议并回答记者的提问。
发布会上,省农业农村厅、汕头市政府、广州市农业农村局相关领导介绍《广东省渔港建设攻坚行动方案(2021-2025)》的主要内容,并就系统提升渔港建设和管理水平,加快水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等热点问题接受媒体的提问。
《南方农村报》记者问到:“汕头市南澳县旨在打造‘港产城’一体化、‘渔工贸游’融合发展的现代渔港经济区,请问汕头市是如何谋划渔港经济区创建工作的?”
赵志涛副市长回应称:为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全国沿海渔港建设规划(2018-2025年)》文件要求,汕头市委市政府、南澳县委县政府积极开展渔港经济区创建工作,自筹资金完成项目规划、解决项目用地储备、落实引进社会资本实施渔港经济区配套项目。2021年6月在全省率先完成《南澳岛渔港经济区建设规划(2021-2030年)》的编制并对外公布。10月底,《汕头南澳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项目建设实施方案》顺利通过专家评审和答辨,成功“入篮”全国第一批渔港经济区项目库。
汕头南澳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覆盖整个南澳县,以“一岛两环三区”统筹空间布局,以国家海洋生物多样性示范区、区域渔业综合性产业区、广东省沿海经济带东翼渔业可持续发展样板区、特色海岛渔旅休闲与渔文化特色展示区为发展定位,目的就是要充分集聚要素资源,激发市场新活力,培育发展新动能。经济区计划建设形成以渔港为龙头、城镇为依托、渔业为基础,集“渔船避风补给、渔获交易、产品加工、冷链物流、休闲观光、城镇建设”为一体,区域产业结构平衡,产业层次较高,辐射效应明显的“港产城”融合,“渔工贸游”协同发展的现代渔业经济区。经济区将云澳中心渔港综合产业区定位为美丽渔乡小镇,建设成为旅游观光、休闲体验的“渔人码头”;将后江渔港综合产业区定位为冷链物流中心基地;将吴平寨渔港生产休闲产业区定位为山海旅游度假休闲胜地。
汕头南澳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12.84亿元,发展路径计划分三步走,首先是完善渔港基础设施建设,其次是逐渐形成产业集聚,最终渔港经济区特色形成。经济区预计到2024年,基本完成云澳中心渔港、后江渔港、吴平寨渔港、鹿仔坑停泊区的基础设施改造,从而提高港区卸鱼效率、补给效率、作业安全性和防灾减灾能力,实现渔船有效避风率100%,渔业总产值达到26.5亿元。预计到2030年,南澳渔港经济区可实现年总产值59.7亿元,各渔港的卸鱼量达到19.2万吨,年游客接待规模将会达到900万人次。
汕头南澳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项目落地建设,对促进南澳及周边地区渔业三产融合、推动汕头渔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积极作用,也将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的支撑。接下来,汕头市将按照国家现代渔港经济区建设的有关要求,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农业农村厅的具体指导下,科学组织、有效落实,全力推进项目建设,早日发挥渔港经济区辐射带动作用,实现区域渔业高质量融合发展。
发布会由广东省政府新闻办陈松处长主持,中国日报、南方农村报、南方日报、广州日报等18家国内媒体和香港商报、澳门商报、香港经济导报等3家境外媒体参加发布会新闻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