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汕头市公安局 > 专栏建设 > 打击防范电信网络诈骗
分享到:
全民反诈|揭秘!骗子究竟是如何潜入“家长群”的?
  • 2023-08-28 20:09
  • 来源:汕头市公安局
  • 发布机构:汕头市公安局
  • 【字体:
  • 5.jpg

    临近开学季

    同学们即将回到校园

    此时

    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

    都不能放松防诈警惕

    案例回顾

    近日

    班主任李老师正在为新学期做准备工作时

    突然接到一位家长的电话

    对方在电话里非常着急地说

    “班级群里有人冒充你收班费!”

    李老师听完急忙打开群聊

    发现群里竟有一个微信头像、群昵称

    都与其一样的骗子

    正在以李老师的名义发起了收款

    骗子还催促各位家长交钱

    2023.08.28全民反诈|揭秘!骗子究竟是如何潜入“家长群”的?1.png

    (图片来源小红书)

    李老师赶紧在群里提醒各位家长

    大家这才意识到遇到骗子了

    幸亏发现及时

    没有造成更严重的损失

    那么

    骗子究竟是如何

    潜入“家长群”的呢?

    警惕!!!

    此类骗局有这4个套路

    套路一:广撒网、搜索QQ群

    诈骗分子会直接在QQ内

    搜索班级群的群聊关键字

    出现相关的群聊后

    冒充老师、家长等申请进群

    如果没有设置相应的验证机制

    或者班主任验证不严格

    骗子就容易趁虚而入

    2023.08.28全民反诈|揭秘!骗子究竟是如何潜入“家长群”的?2.jpg

    套路二 :套近乎、获取进群二维码

    有不法分子在校园门口逗留

    与其他家长闲聊、套近乎

    向家长索要班级群的二维码

    由于很多群聊设置

    并未开启“群主确认”功能

    不法分子可直接扫码进群

    2023.08.28全民反诈|揭秘!骗子究竟是如何潜入“家长群”的?3.jpg

    套路三:换头像、伺机行动

    骗子进群后

    伪装成学生家长

    添加班主任QQ/微信

    通常会备注为

    “xxx学生父亲/母亲”

    “潜水”观察班主任的活动规律

    找机会将自己的头像

    换成班主任头像

    并将自己的备注名

    改为和班主任一模一样

    然后在群里发送相关通知

    要求缴纳学费、培训费等各项费用

    2023.08.28全民反诈|揭秘!骗子究竟是如何潜入“家长群”的?4.jpg

    套路四:利用时间差,实施诈骗

    由于职业的特殊性

    很多老师都开了消息免打扰功能

    或者在上课期间关闭手机

    不法分子利用时间差借机下手

    让真老师不能及时发现

    进而实施诈骗

    除了家长以外

    学生也是诈骗团伙的重点目标

    以下诈骗类型

    请同学们一定要记牢!

    诈骗类型

    1 学费住宿诈骗

      骗子冒充学校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向学生发布以链接或二维码等缴纳学费、住宿费的通知。

    2 奖学金诈骗

      骗子冒充高校老师或资助机构人员,以电话、短信或邮件等方式告知学生发放奖学金、助学贷款资金。

      要求学生提供银行卡号、密码等信息,从而转走账户余额,或指令学生在ATM自动取款机上进入英文界面操作,进而划走卡内钱款。

    3 “伪装推销”诈骗

      伪装学长学姐推销是新生经常遇到的骗局,如:推销电话卡(没有售后保证,骗取身份证等重要信息用于电信诈骗);推销生活用品,如被褥等(可能是假冒伪劣产品);忽悠新生买“打折”辅导资料、健身卡等。骗子所推销物品,多与新生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新生由于刚入社会,辨别是非的能力尚浅,不好意思拒绝从而上当受骗。

    4 注销“校园贷”诈骗

      骗子冒充网贷、互联网金融平台工作人员,称学生之前开通过校园贷、助学贷等,再以不符合当前政策,需要清除校园贷记录或者校园贷账号异常需要注销,如不注销会影响个人征信等为由,骗取学生的信任。

      诱骗学生在正规网贷网站或互联网金融APP上贷款后,转至其提供的账户上,从而骗取钱财。

    平安君安全提示

      1、班主任应及时对本班的群成员身份进行核查,对身份存疑的账号要尽快清除出群。同时,要启动入群验证功能,避免陌生人随意加入班级QQ群、微信群,验证时要对相关信息再次核实。

      2、各位家长不要随意向他人透露微信群、QQ群的群名称和二维码等信息,保存好班主任老师的电话,了解学校的收费政策和流程,切勿轻信群成员要求转账收费的信息。

      3、如果遇到自称老师的人员要求转账或是索要银行账号、密码等情况,家长应及时与老师和学校核实,不可盲目转账汇款或是透露个人重要信息。

      4、要妥善处理填写有个人信息的单据票证,身份证复印件表明用途,在网络社交过程中不透露个人信息。

      5、奖助学金发放等官方行为都有官方通知渠道与规定程序,不会通过电话、短信、微信等方式联系个人要求提供信息,更不需要缴纳手续费、保证金等任何费用。相关部门不存在所谓安全账户,更不会引导转账。

      6、面对陌生人的热心仍要时刻保持警惕,手机、钱包、银行卡、证件、录取通知书等重要物品一定要随身保管携带。

      7、不要轻易相信推销员的花言巧语,购买学习生活用品前可先向老师或学姐学长了解清楚,到正规商场或营业厅购买。






    转自“汕头公安”微信公众号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汕头市公安局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