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人无信不立”,随着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的转变,20-45岁中青年群体成为互联网消费信贷的主力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个人征信,因为一旦有不良记录,就会对出行生活造成负面影响。
骗子看穿当下消费热潮,利用大型企业的背景冒充购物平台、金融业务客服,轻轻松松获取信任,再以“影响征信”为由诱导受害人贷款转账。受害人被裹挟其中,“不得不”按照骗子的谎言一步步操作。
除了以上屡见不鲜的老套路外,近期还出现诈骗分子冒用“中国银行监证中心”的名头,设下连环套,不仅能把人说得晕头转向,且过程扑朔迷离。
平安君温馨提示
1、凡是“贷款客服”来电,提出可以消除贷款记录、降低贷款利息、修改个人征信记录、贷款违规等理由诱导不断贷款转账的,都是诈骗!
2、保护好个人信息,不要轻易向陌生人开启屏幕共享功能。
建议市民朋友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并及时开启来电预警功能。第一时间接听全国公安机关反电信网络诈骗预警专线96110来电,第一时间查收12381涉诈预警劝阻短信系统信息,及时了解反诈知识,时刻绷紧反诈防骗这根弦!
转自“汕头公安”微信公众号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