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汕头市公安局 > 专栏建设 > 打击防范电信网络诈骗
分享到:
全民反诈|多名家长在班级群转账,没想到收款方竟是骗子!
  • 2022-04-25 11:05
  • 来源:本网
  • 发布机构:汕头市公安局
  • 【字体:
  • 图片

    图片


      近日,群众简女士在家长群里看到一条由“班主任”发出的缴费通知,刚开始,有家长对收费表示不理解,紧接着,一位“家长”力挺“班主任”,表示“我问过老师了,是学校要求收费的,大家理解一下吧。

      看到这里,简女士没有多想,随即扫码转账了499元,多名家长也跟着扫码转账。


    图片


      没过多久,有细心的家长发现二维码的收款方不是学校,而是一个商店的名字。随后,有家长打电话向班主任核实,确认了收款的“班主任”是假冒的,真正的班主任立即发布群公告,提醒家长不要转账。而此时,假冒的“班主任”和“家长”早已退出群聊。

      骗子是怎么进群的呢?原来是班里某位学生在玩网络游戏时,为了拿到所谓的“免费装备”,按骗子的要求将家长群的二维码分享了出去。


    诈骗套路解析

      混进班级群。

      01. 除了上面提及的方式,不法分子会直接在QQ内搜索关于班级群的关键字,即会出现大量公开的群聊信息,由于很多群聊设置并未开启“群主确认”功能,申请后即可进入。

      02. 不法分子会在学校门口逗留,与其他家长套近乎,获取相关信息后伪装成学生家长,并向家长索要班级群的二维码。

      冒用身份信息。

      01. 不法分子进群后会盗用老师的头像和昵称,往往会挑选上课、午休等时间段发布“收费通知”,让真老师不能及时发现。

      02. 骗子团伙也可能假扮“学生家长”,第一时间回应“假老师”的收费通知,并带头转账,降低其他家长的戒备心。


    平安君温馨提示

      01. 不随意向他人推送微信群、QQ群的二维码,同时群主需设置相关身份验证,谨防无关人员进入群聊;

      02. 注意查看可疑人员的微信号ID,高仿号一般会复制头像和昵称,但ID无法频繁修改,可以此核验对方身份;

      03. 收到“缴费”“转账”等通知时,可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与学生、老师多方核实,不要急于转账。

      请大家谨记,未知链接不点击,陌生来电不轻信,个人信息不透露,转账汇款多核实。








      转自“汕头公安”微信公众号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汕头市公安局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