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革汕头市委员会:
你们提出的《关于提升农业保险支农惠农效果的提案》(提案第20220036号)收悉。感谢你们对我市农业保险支农惠农工作的重视!现就我市关于提升农业保险支农惠农效果,推动农业保险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制订政策、设立工作小组、落实目标任务
2020年,我局联合多部门已印发《关于大力推动汕头市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大力推动汕头市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方案》,市政府成立汕头市农业保险工作小组,工作小组组长由负责财政工作的市领导兼任,副组长由负责农业农村、金融工作的市领导兼任,成员单位共同推进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对省下达我市的农业保险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各区县政府。
二、完成新一轮政策性农业保险承保机构招标工作
根据《广东省政策性农业保险承保机构招标指引》及《汕头市2021-2023年政策性农业保险招标方案》精神,由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资源局分别于2021年5月、6月完成2021-2023年度政策性农业保险承保机构招标工作,本轮政策性农业保险承保机构共有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太平洋财险、中华联合、国寿财险等5家产险机构入选,比上一轮增加了2家机构,进一步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惠农服务体系,更好的服务于全市三农工作。
三、扩大险种范围,推进地方特色创新险种开办
从2021年起,我市启动各险种新的保险方案和理赔标准,除对原有的险种进行承保外,还首次对蔬菜、淡水养殖两个新险种进行承保,承保范围基本涵盖我市主要农产品,包括生猪、粮食等重要农产品和大部分水果等共计15个品种类别,不断扩大险种范围。
在开办番石榴种植地方特色险的基础上,多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开办汕头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地方特色和创新险种的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我市地方特色和创新险种的总体发展要求和方向、险种审批流程。积极与承保机构协同配合,共同推动与现代农业产业园、“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等发展需要相适应的特色险种开办。目前生猪价格险、大商所生猪期货价格险等多个地方特色险种实施方案力争近期获批实施。
四、强化疫情期间农险保障、推动保险助农产业发展
在疫情防控期间,我市专门发文要求各区(县)农业农村局要加强与各承保机构协商,开通投保“绿色通道”,简化续保服务流程,确保疫情期间农业保险工作稳定有序,确保参保农户利益不受影响。同时,要求各承保机构要简化理赔程序,对受疫情影响的投保农户及时进行理赔服务。
积极探索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综合保险,帮助种养农户提升风险应对能力,积极组织各区县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培训,培训服务超500人次,并通过“粤农保”、公众号、短信等途径在灾前发送防灾预警信息,引领推广风险减量管理思维。平安财险汕头中心支公司与澄海区诚达丰种养专业合作社签订合同,诞生全国第一张“火龙果溯源”保险单,依托区块链智慧产销溯源平台,形成覆盖农业生产、农业保险保障、市场销售等产业链前中后期的农业信息管理以及风险保障体系,将以往农户农产品依靠批发商来决定价格的模式,向由农户通过线上直接接触消费者,自主进行定价的销售模式转变,果农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发展生产也无后顾之忧了。
五、财政资金安排2021年农业保险补贴
归属2021年度我市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规模4437.39万元。其中:种植业保险保费规模1226.42万元,养殖业保险保费规模1552.54万元,森林保险保费规模301.14万元,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费规模1357.29万元。各级财政提供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共3542.02万元。其中:中央财政保费补贴资金1192.49万元、省级财政保费补贴资金1454.04万元、市县财政保费补贴资金895.49万元。农户只需承担保费资金895.38万元,各级财政总体为农户提供保费补贴占比达到总保费的79.82%,切实为农户减轻投保压力,提升农户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和切身利益。
六、下一步工作计划
2022年我市将继续围绕省和市的要求,继续以“扩面、提标、增品”的总体要求推进,预计2022年将保费收入将超过5000万元,从各类险种的预测情况来看,中央级财政补贴险种中水稻种植险承保亩次将达到30万亩次,玉米种植险承保亩次将达到400亩次,能繁母猪承保头次将达到1.8万头,育肥猪承保头次将达到8.3万头,仔猪承保头次将达到73万头次;省级财政补贴险种中岭南特色水果种植险承保亩次将达到2.4万亩次,蔬菜种植险承保亩次将达到400亩次,大棚设施险承保亩次将达到300亩次。我市将继续推进狮头鹅养殖险、生猪价格险,大商所农保计划等项目的开展,不断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扩面、提标、增品”工作。下来我市各部门将通力合作,继续提升农业保险支农惠农效果,让农民切身体会到农业保险对农民自身利益的保护作用。
汕头市财政局
2022年5月9日
抄送: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