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会同自然资源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气象局、林草局等部门和单位召开会商会,对7月份全国自然灾害风险形势进行会商研判。综合分析认为,我国七大江河流域将全面进入主汛期,长江、淮河、太湖及松辽等流域存在洪涝灾害风险,强对流天气极端性增强,风雹灾害可能点多面广;有1-2个台风登陆或明显影响我国华南或东南沿海;浙江、安徽、江西、湖北、云南等局地地质灾害风险高。
6月30日晚,重庆市万州区分水镇分水镇发生山体滑坡致一栋民房被埋。事故造成6人遇难。截至7月5日10时,降雨导致万州区五桥、长岭、白羊等36个镇乡街道受灾,受灾人口37226人,紧急避险转移11578人,紧急转移安置779人;因灾死亡15人,失踪4人。
7月2日中午,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得胜沟乡倒反沟上游突发强降雨,引发山洪,致3人失联。
7月4日,重庆巫山五龙桥,因暴雨导致房屋坍塌,所幸无人员伤亡。
近期,我国多地强对流天气引发的山体滑坡、洪涝等灾害频繁发生,广东省河源市也连续发生两次地震。
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07月03日20时57分在广东河源市东源县(北纬23.85度,东经114.50度)发生3.7级地震,震源深度9千米。7月4日1时13分在广东河源市东源县发生3.1级地震,震源深度8公里,震中位于北纬23.85度,东经114.51度。
广东地震台副台长王力伟介绍,河源处在河源—邵武断裂、石角—新港—白田断裂等断裂带上,加上新丰江水库渗透作用,有发生地震的构造条件,所以当地地震相对较多。有历史记录以来,河源地区发生5级以上地震有4次,最大地震为1962年6.1级地震。1970年以来,河源地区记录到多次小震,其中3-3.9级地震相对较多。
洪涝、滑坡、泥石流这些都是常见的次生灾害,经常伴随着自然灾害出现。遇到灾害及时自救、互救非常重要,及早掌握防灾自救技能,能够有效缓解救援压力,也能够为自己赢得生存的希望。
暴雨、洪水、泥石流、山体滑坡等灾害来临时,我们应当如何应对?防范灾害风险应急指南来了!一起来学习,防患于未然!